第1章
姜晓兰是被一阵刺耳的哨声惊醒的。</p>
"嘀——嘀嘀——"</p>
那声音尖锐得像一把刀,硬生生劈开了她的梦境。她下意识地伸手去摸床头柜上的手机,却只摸到粗糙的木板上几道凹凸不平的刻痕。睁开眼,阳光透过糊着旧报纸的窗户缝隙斜射进来,在泥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p>
"这是哪儿?"</p>
她猛地坐起身,一阵天旋地转。薄薄的棉被滑落,露出身上洗得发白的蓝色粗布衣裳。环顾四周,这是一间不足十平米的土坯房,墙面斑驳,角落里堆着几个印有"为人民服务"红色标语的搪瓷盆。墙上挂着的日历赫然显示:1979年5月16日,农历四月廿一。</p>
"晓兰!还磨蹭啥呢?再不起来扣你工分!"门外传来一个带着浓重口音的女声,伴随着不耐烦的拍门声。</p>
姜晓兰的太阳穴突突直跳,一段陌生的记忆如潮水般涌入脑海——</p>
她,姜晓兰,22岁,三年前从省城下乡到青山公社的知青。父母在运动中相继去世,唯一的返城名额又被革委会主任的侄女顶替,只能继续留在农村接受"再教育"。</p>
"我...穿越了?"</p>
她掐了一把自己的大腿,疼得倒吸一口凉气。不是梦。手指触到枕边一本红皮小册子,翻开扉页,是原主娟秀的字迹:"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毛泽东"</p>
门外又传来催促声:"姜晓兰!李队长都发火了!"</p>
"来了来了!"她慌忙应道,手忙脚乱地穿好衣服。粗布裤子磨得大腿内侧生疼,解放鞋的胶底硬得像石头。推开门,五月的晨风裹挟着泥土和粪肥的气息扑面而来。</p>
院子里,十几个知青已经排成两排。站在前面的中年妇女叉着腰,脸色阴沉:"姜晓兰!又是你拖后腿!今天扣你两个工分!"</p>
"对不起,李队长..."她低着头站到队伍末尾,余光瞥见几个女知青幸灾乐祸的眼神。</p>
"全体都有!向右转!目标三号地,齐步走!"</p>
跟着队伍走在田埂上,姜晓兰的脑子乱成一团。她明明记得昨晚还在自己的公寓里剪辑美食视频,为第二天要发布的"十种鸡蛋创意吃法"做最后调整。怎么一觉醒来就到了这个陌生的年代?</p>
三号地是一片望不到头的麦田,绿浪翻滚。李队长分配任务:"今天女同志除草,男同志去东边修水渠。姜晓兰,你负责这片。"她划出一块约半亩的区域。</p>
蹲在麦垄间,手指触到湿润的泥土,姜晓兰才真正意识到这不是梦。指甲缝里很快塞满了黑泥,腰弯得发酸,汗水顺着鬓角滚落。不远处,两个女知青边干活边窃窃私语:</p>
"...听说她昨晚又哭到半夜..."</p>
"活该!仗着是省城来的,整天装清高..."</p>
"嘘...小点声..."</p>
姜晓兰咬紧下唇。根据记忆,原主因为家庭成分不好,又不懂讨好队干部,在知青点处处受排挤。中午休息时,她独自坐在田埂上,啃着硬得像石头的玉米面窝头,就着瓦罐里的凉水往下咽。</p>
"给。"</p>
一块黑黢黢的东西突然递到眼前。抬头看,是同组的男知青张建军,国字脸,皮肤黝黑。</p>
"红糖,补充体力。"他声音很低,眼睛警惕地扫视四周,"别让人看见。"</p>
姜晓兰接过那块拇指大小的红糖,含在嘴里。甜味在舌尖化开的瞬间,鼻子突然一酸。</p>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