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7章
    迁都南京,强盛的大明顷刻间就会分崩离析。</p>

    定都北京,百年之后边军废弛,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p>

    这就是强行削藩带来的后遗症了。</p>

    无解之局?</p>

    怪不得此前林先生,既未多言今上迁都南京,也没明言定都北京,想必也是实在有些进退两难。</p>

    不对,林先生何等博闻才略,就连困扰历代王朝的黄淮洪泛,都有办法解决,更遑论只是迁都与否的问题。</p>

    于谦心中对林煜愈发敬重,不论是此前指出未来三百年的黄淮洪泛问题,还顺带给出了解决之策。亦或是今日引经据典,谈及历代皇朝的天命正统论,并从中延伸出如今大明所有人都未察觉的边防隐患。</p>

    果然,林先生不是一般人,必须力劝太子和陛下,不可为国朝错失一大人才。</p>

    其实于谦有些想太多了,早在朱高炽派他与太子一起,二次入狱,就已起了留人的心思。</p>

    就这么直接赦免也许不太妥当,但杀头改流放也不是不行。</p>

    于谦尚在思虑,朱瞻基却已再度开口问道:“林先生,边防军事之隐患,您已经讲完。那还有一个财政土地,问题又是出在哪里?朝廷削藩补偿藩王俸禄赏赐,虽有些耗费,却也应该没有太大问题。”</p>

    “不错,还会举一反三了。”</p>

    林煜放下酒碗,笑呵呵道:“这个问题,其实比刚才还要简单。你俩也是朝廷命官,只要出去以后随便看看,从洪武初年至今为止,大明登记在册的宗室子弟,每年有什么变化,就清楚我说的财政土地是什么意思了。”</p>

    朱瞻基有些发懵,这与洪武初年到现在,宗室子弟的每年变化有何关联?</p>

    他一时想不透,准备细问,却看到林煜此刻正在铺床,明显打算睡觉休息,想了想还是没有开口。</p>

    今天听到的已经够多,差不多该叫锦衣卫告知父皇,看看父皇有何想法。</p>

    毕竟,这可涉及到了父皇要迁都南京的国策,容不得半点马虎。</p>

    ……</p>

    消息通过锦衣卫递送皇宫,已经快至黄昏。</p>

    朱高炽刚刚结束一天的劳碌疲惫,虽然此前永乐帝在位时候,基本上国家大小事有大半都是他在做,与皇帝没啥区别。</p>

    但,等到真的当上了皇帝,这份责任与担子,还是让他感到沉重而又疲惫。</p>

    “陛下,这是锦衣卫从天牢递送的密奏。”贴身内侍雷震递上一封奏本。</p>

    朱高炽神态放松,斜靠在龙椅软榻上,接过奏章悠悠翻看起来。</p>

    仅仅过了片刻,本来还朱神色轻松的朱高炽,瞬间变得严肃。他从软榻起身:“宣杨士奇、杨荣、金幼孜、黄淮、夏原吉即刻入宫来见朕!”</p>

    “是。”</p>

    雷震不敢怠慢,急忙前往内阁传诏。</p>

    半个时辰过去。</p>

    杨士奇、杨荣、金幼孜、黄淮、夏原吉行五人,在皇帝近侍雷震的引领下,急匆匆就往谨身殿赶去。</p>

    “士奇兄,你说陛下为何突然间,就急匆匆诏见我等?”杨荣边走,边对领头的杨士奇问道。</p>

    如今大明虽废除了宰相,设立内阁制,但内阁首辅的制度化,还要等到天顺年才会正式出现。</p>

    此时最多只习惯性称呼内阁的主要柄政者,即首席大学士为“首辅”。</p>

    而杨荣便是前“首辅”,杨士奇则是新君新内阁的新“首辅”,渐渐总揽内阁机务。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明世界突变,背后竟是我手笔简介 >大明世界突变,背后竟是我手笔目录 > 第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