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喜咽口水。</p>
她也有点饿。</p>
“可以。”孙教授夫妇认可。</p>
“得嘞!先过早!咱们可一定要注意脚下看好包!千万千万!”</p>
余欢喜用武汉话拉近距离,嘱咐完走前半步引路。</p>
存在即合理。</p>
就像三甲医院安排专人摁电梯。</p>
坊上青石板路,久被车轮碾压,高低不平,有客人崴过脚,她赔过钱,吃过亏。</p>
其实,吃亏和吃饭一样,吃多了都能成长。</p>
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够。</p>
-</p>
途中,孙教授简直十万个为什么。</p>
逮住个没冒尖的古建筑就考校,非逼她说出一二三来。</p>
路过大清真寺,眼瞧他跃跃欲试,余欢喜清嗓抢先。</p>
“孙教授,不知道您知不知道,凤城其实没有回民街,我们现下走的这条路,官方名叫北院门。”</p>
“哦?是吗?劳烦你给我们讲讲。”</p>
可算消停了。</p>
余欢喜得意抿嘴,开始讲解北院门,即鼓楼正北的街道。</p>
直到行至油茶麻花店,她嘴没停,孙教授完全插不上话。</p>
-</p>
回坊的早餐天不亮就营业,店里满座,门口五六张折叠桌人满为患。</p>
余欢喜先安排客人宽坐,见缝插针排队,切换凤城话点餐,“老板!三碗油茶!”</p>
知识分子用餐食不言寝不语。</p>
她主随客便。</p>
沉默吃完。</p>
孙教授放下勺子,“越嚼越香,一早上来一碗能撑一天!”</p>
“主要逛回民街吗?”他抽纸擦嘴,低头看手表,“一条街而已,有什么好逛的。”</p>
潜台词觉得钱花的不值。</p>
“看建筑您是专业的,我带您走点小众路线,看人文,您觉得怎么样?”</p>
“可以。”</p>
仨人离座。</p>
-</p>
“回民街还是回坊,不同的叫法,实际是人们对它不同的理解,游客在网上搜搜叫回民街,本地人习惯叫回坊,或者坊上。”</p>
“回坊不止有回民街,坊上的小巷子是回坊最原始的样子。”</p>
“整个一坊上CityWalk,车水马龙混搭人文历史。”</p>
......</p>
谈及历史,余欢喜信手拈来。</p>
当初,家里图好就业,非让她选学前教育,却阴错阳差调剂到中国史。</p>
多亏复读收费太贵,勉强打消父母让她再来一次的心思。</p>
大冷门又怎样。</p>
余欢喜坚信,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p>
事实证明,阶段性隐忍和适时博弈是必须的,毕业三年,入行导游,她受用无穷。</p>
“小余,你看看!腊牛肉排队太长啦,我们时间来不及喽!”</p>
孙教授的话拉回余欢喜思绪。</p>
她一脸淡定,灿然笑道:“包我身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