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来圣人?我不过凡夫俗子,亦有念嗔痴,越早让大家看破,对我越好。”
这好名声横竖不能留,不如亲自动手来拆台,不仅拆得有价值,也能更好的掌握分寸。
宋明完全没想到这点,闻言啧啧称赞:“小乖,你果然长大了!”
宋令仪笑:“爹,娘,我先提前跟你们打个招呼,接下来我肯定会造自己的谣,说我善妒,愚笨眼瞎,识人不清,贪念虚名,心狠手辣等等,您二老听过就算,别介意。”
这话落音,柳氏呼吸一窒,眼中闪过疼惜,宋明却道:“这样不错,你自己下手便能控制度,若等恨你之人下手,事情极有可能失控。”
“小乖,这事儿你得抓紧,最好在你娘办宴会之前便开始,等宴会之后就以‘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完人,虽然虚荣,但边关百姓获利’的言论收尾,这样你的名声有了瑕疵,但整体来说并无大碍。”
这想法跟宋令仪不谋而合,她笑着看向柳氏:“娘,办宴会的事情就麻烦您了,我不知道这次能筹到多少钱,但您心里得有个准备,后续的事情定然棘手。”
“这件事情最关键的便是账目一定要清晰,花销用途每月更新,比如说三千两用于建善堂,那善堂建了多大,收容了多少孩童和老人,孩童和老人的情况都要写清楚,您可以每月给捐款之人送一本册子说明情况,亦可在府中举办宴席,将人请来详细说明,总之就是要叫大家知道每笔钱的去处,不能让好事变坏事。”
筹款是临时起的念头,宋令仪一边说,想法就一边往外冒,她又补充:“娘,您也可以尝试将每家善款分开,比如沈家捐款一万两,您找个县城修建善堂,就可以在善堂外立碑说明沈家善举,让受恩之人感念沈家,亦可让善堂老人给沈家力所能及的回馈,比如说垂髫孩童亲笔所写的感谢书信,耄耋老人亲手缝的鞋垫,不一定有用,但必须叫捐款之人知道钱没白花。”
“另外,您可以找捐款最多的几人,让她们各派一个管事过去,共同监管善款的落实情况。”
“每家捐款金额和花销明细可以张贴在京城,比如咱家铺子,尽量让大家的钱不白花,花一份钱能多次扬名。”
第89章
斩草
“小乖,我才发现,你竟有如此厉害的经商天赋!”
宋明突然一句夸,让宋令仪先是怔愣,接着很快又笑起来:“爹,您还真别说,这可不就是生意,而且是最愉快的生意,双方都得偿所愿。”
宋明大笑着应和:“人生在世,谁人不爱名?你此举若能顺利推行,被战乱影响的地方最少能提前三年恢复生机!而且好名声没叫你一个人得了,还能帮你分担一些压力。”
宋令仪补充:“每年总有旱灾,洪灾,蝗灾,冰灾等事发生,家中凭借我的公主身份发起筹款,总会有人响应,长此以往,宋家在此事中占据主导地位,也能坐收渔翁之利。”
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最低,但他们也是真有钱。
就拿自家举例,家中财富在整个大周根本排不上名,可不算曾祖留下的宝藏,仅凭手中现银和各处房产、田地、生意,加起来也有近千万两。
当然,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宋家从未分家,曾祖的财富传到祖父手中,祖父又传到爹手中,三代积累,才有如今成就。
但商户有钱是不争的事实。
被排在最底下的商户也是最爱好名声的。
若每年拿个几千一万两便能在某地立碑,能在京城扬名,定然不缺响应者。
宋令仪想到的事情,宋明也想到了,甚至想得更细。
若女儿的计划能成,就算他不能在庆元帝面前谋个一官半职,宋家也能在京中站稳脚跟。
柳氏的反应速度跟不上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