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医士考
名声开玩笑。
所以,一个医士或者医师可以收很多的学徒,但能不能成为其正式的医徒是要看天赋的。
所以,杏林界收徒十分慎重,很多都是父子相承,或者家族内部传承。
那这是考试可要慎重对待了,原想着,要是一次过不了,下次再来,反正自己年轻,有的是挥霍的资本。
现在看来,必须一次过了。
还有两个月的时间,这考医士分笔试和面诊,笔试很简单,就是答题,考的就是知识量和记忆力,这个对他来说只要把知识点都圈在其中,那是毫无难度。
就是死记硬背。
但面诊,就是给你安排病人进行初诊,一般是抽签决定病人,通过笔试后,抽中病人面诊,三个当中有两个能说中的,就算通过,再有面试官评判,确定名次和名单。
这些病人早已被出题的医师交叉诊断确认无误,明确答案,然后再由考生抽签面诊。
所以,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没有作弊可能。
医士考试是最严格的,曾经有的州府医士考试,笔试分数通过的,到了面诊这一关的时候,无一人过关的情况。
有的州府甚至只有一二人最终过关,获取医士的资格。
治病救人乃生死之大事,若是随意一些不学无术之人过关,那出了事儿,就是大事儿,倒查的话,可能会有很多人身败名裂的。
谁敢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开玩笑
但是从医士晋阶医师的话,那就宽松多了,当然,必要的条件也不少,起码孙思淼穷极一生,到死都未能晋级,可想而知这有多难。
所以医士考比科举还要难,一般人是学不了医的,也成不了医士。
但是只要考中医士,那不光是自己拥有一个光明的前途,日后还可以传承下去,如今大璃朝的三大医学世家就是这么来的。
学医若成,一辈子吃喝不愁,还受人尊敬。
师姐,我明天去一趟杏林院,你跟我一起去呗
我孙幼薇表情有些迟疑,甚至还有一丝的退缩,她是真没想过要去杏林院。
她自幼生病,父亲虽然不禁她跟着一起学医,但对她基本上是不过问的,基本上她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
但是孙幼薇在学医上是有天赋的,只是,她自己知道,就算学了医,她也很难考上医士。
一来,医士有很多东西,她无法亲自上手,比如诊脉,林淼可以在孙思淼给人看病的时候练手,而她却不行。
病人不会接受一个比她自己身体还有病的女子给她诊脉,诊脉若是没有经验累积,如何能成为一个大夫
考医士是需要面诊的,她若是连诊脉都不会,如何通过
师姐,你就陪我去吧,正好出去散散心,而且杏林院中经常有名医过来讲课,或许能遇到一个可以根治你身体的大夫林淼知道,虽然孙幼薇接受他的治疗,这是没办法的情况下,有些死马当活马医的味道,她内心还是不太相信他能够彻底治好她的病的。
当然,随着病情的好转,她的信任度也在大幅度提高,这也是一定的。
医士考在即,作为官方的考试机构杏林院会组织不少名医在杏林院中授课,只要是有医徒身份的都可以进入其中听课。
当然,平时也有,只不过很少举办。
一旦到了医士考的时候,那这样的讲课和研讨会非常多,有时候,考试的题目也可能会从中选择。
那听过课的人自然是会占优势了。
但医士考关键还是看个人的能力,考死记硬背的东西,最多能通过笔试,而面诊才是考验能力的时候。
东山府的医士考是每两年一次,笔试取前三十名进入面诊环节,面诊通过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