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73章
入了沉思之中。仔细想来贾诩分析的还真没错。历史上的曹操确实不怎么讲究礼法,并且在立储问题上左右摇摆,险些重蹈袁绍、刘表覆辙。刘备的蜀国因领地过小,人口过少,致使后期人才匮乏难以为继。孙策更是受累于急躁鲁莽的性格最终死于非命。

    值得一提的是曹、刘、孙三家的这些缺陷在当下位面也都有体现。像是曹操就至今没有正式确立曹昂为世子。受封吴公的孙策回到东吴后据说整日沉迷于游猎过得好不逍遥。相比之下仅占半个荆州的刘备则苦于资源有限,提前搞起了铸大钱的把戏。至于继承人未有着落,人才选拔被世家把持,境内存有半独立的武装势力之类的问题,那更是各家多多少少都有的通病。

    对于蔡吉而言郭嘉是她的益友,贾诩更是她的严师。贾诩的一句“论根基浅薄,绝非君上一人”,不单单道出了当下各路诸侯的通病,同时也为蔡吉指明了争霸的关键。遥想当年蔡吉通过布局幽州,布局太平道,固然是加快了袁绍、袁术两兄弟的覆灭,但真正令她吞并河北诸郡并站稳脚跟的本钱,还是之前连续数年蛰伏东莱所积累下的基础。由此可见厚积薄不仅仅是贾诩当年传于蔡吉的为将之道,同样也是齐国的立国之本。

    当下面对来自严师的谏言,蔡吉郑重其事地拱手起誓道,“文和公所谏,孤必铭记于心。”(。)

    第十六节

    岘山草堂

    后世人常道“偶然中有必然”,有些事情看似概率不大,实则冥冥之中自有定数。这不,且就在齐国君臣聚焦汉中的当口,时任鸿胪寺卿的林飞已然率领齐国使团于延康二年岁末抵达帝都襄阳向汉天子进贡。

    汉廷方面照例还是派出少府孔融来接待林飞一行人。诚然这位老夫子过去与蔡吉多有不和,但看在齐国送来的丰厚贡品面子上,孔融还是在府中为身为齐使的林飞摆下了接风之宴。是夜一同应邀赴宴的宾客之中除了魏使杨修、荆使徐庶之外还有蜀使张松。此三人所代表的三方势力恰好都与齐国君臣分析的西北局势有关。此刻三国使者同时出现在孔府,可谓即在情理之中,又透着一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巧合。

    林飞并不知晓西北已成为蔡吉着重关注的热点。不过凭借多年来与达官显贵打交道的经验,他很快便敏锐地意识到自己这位齐使仅是接风宴上的一道幌子,今日宴会的真正主角乃是坐在孔融身旁的蜀使张松。

    按说依汉朝人对外貌和风仪的执着,像张松着等五短身材、相貌丑陋、性格又阴郁的人便是有再高的地位,再重的权势也很难受人待见。然而在今夜的孔府,不管是出身名门的杨修,还是为人直爽的徐庶,皆主动向张松示好,让人不免怀疑二人另有所图。

    曹操与刘备欲拉拢西蜀刘璋乎?林飞一面在心中暗自腹诽着杨修、徐庶二人的目的,一面笑盈盈频频地与对方推杯换盏。另一头的张松在享受众星捧月待遇的同时,心里也十分清楚杨修和徐庶这会儿拉拢的不是他张松,而是他背后的蜀主刘璋。

    话说张松本就身负为刘璋求援之责。此刻眼见杨修、徐庶双双怀有交好之意,他旋即摇晃起手中的酒盏兀自感慨道,“松相貌粗陋,为人短小,能得诸君青睐,实乃松之幸也。可惜蜀国而今深受张鲁侵扰,松便是琼浆玉液在口亦是涩如苦水也。”

    杨修听张松这么一说。立马搁下酒盏义正词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魏、蜀、齐、荆、吴皆乃汉天子所封。魏国绝不坐视张鲁进犯蜀国!”

    徐庶虽不及杨修反应敏捷,却也跟着信誓旦旦地向张松保证道,“吾家君上与贵主同为汉宗亲,蜀国若有困难,吾家君上必出手相助!”

    张松醉眼朦胧地看了看杨修。又瞅了瞅徐庶,最终还是将目光停留在了林飞的身上。在张松看来齐国虽远在东北滨海之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凤穿残汉简介 >凤穿残汉目录 > 第7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