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好几位谋士异口同声,也包括海志刚。
贺芳亭轻描淡写地道,“在于刘秀杀得不够多。”
众谋士:......仁慈,不正是汉光武帝的优点之一么?
贺芳亭徐徐道,“杀得不够多,震慑便不足。而且,他太会妥协了。甚至可以说,刘秀是妥协立国。明明有心爱的女子,却为了大业娶郭圣通,这是他最关键的一次妥协。然而妥协到最后,豪强林立,民不聊生,便有了黄巾之变,致使天下大乱。”
谋士们陷入沉默。
贺王妃这番话,与大家素日的认知相悖,初听荒谬,细想却有茅塞顿开之感。
汉光武帝在各路豪强间纵横捭阖,看似高明,实则真的是不断妥协,得了皇位,却也受各方牵制。
贺芳亭喟叹,“诚然,刘秀的初衷,是尽快结束乱世,中兴汉朝。但世事有定数,该打的仗,该经历的混乱,一样都少不得。不在此时,也会在彼时。”
刘秀此人,运气非常好,好到逆天。
如果他能再强硬一些,东汉也许会更为辉煌。
不过,那都是故纸堆了,她跟谋士们大费口舌说刘秀,可不是为了缅怀他,只是在借题发挥。
笑吟吟地问道,“诸位先生,难道也希望王爷像光武帝一样,妥协立国,为后世留下重重隐患?”
海志刚语音艰涩,“不!”
贺芳亭微笑,“是么?可你们想让他纳了孟氏女。本宫可以断言,有了这第一次的妥协,之后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很多次。”
毋庸讳言,她和邵沉锋所面临的局势,并没有刘秀当时复杂,她有夸张的成分,但难题也不会少。
有难题怎么办,都妥协么?
这般憋屈还造反干啥?不如老老实实窝在朔北。
海志刚汗颜,“王妃娘娘见谅,我等想差了!”
边说边在心里感叹,贺王妃还是那个贺王妃,她不让孟氏女入府,压根不是因为女子善妒,而是因为看得太高太远。
第313章
本王不要面子么?
其他谋士也表示,自己才疏学浅,虑事不全,请王妃恕罪。
海志刚记起贺王妃方才还说过“杀得不够多,震慑便不足”,此时想来,深觉有理,忍不住道,“五柳关孟家,不收也罢。”
往长远看,似乎强行破关更有利,不需要孟家献殷勤。
贺芳亭:“......倒也不必。”
海志刚:“王妃娘娘放心,攻得破!”
众谋士也热切地看着她,仿佛她一声令下,他们就能身先士卒。
贺芳亭:“......已经答应,怎可出尔反尔。”
诸位先生,你们会不会醒悟得太快太急了?
这是从一端,飞快跑向另一端啊!
孟家若是知道你们的建议,会谢你们十八代祖宗。
她今日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要跟孟家过不去,只是想让众人知道,妥协的口子开不得。
也是想跟众人讲些道理,统一某些观念。
南征在即,大家必须同心同德,力往一处使,各有想法可不成,会坏事。
更重要的是,她想从现在就开始塑造新朝堂的风格。
褚沧阳那一种,她看不上。
史上的很多朝堂,她也觉得有缺陷。
她和邵沉锋是后人,该以史为鉴,做得更完善。
海志刚很是感慨,拱手道,“我等愚昧无知,险些铸成大错,还请王妃娘娘勿怪!”
从今往后,他不会再质疑贺王妃任何决议。
因为,贺王妃的眼界、才智、魄力,远超他想象。
他不想出丑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