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管他们喊什么,都无济于事。
如果是第一场战事之后,会起作用,可作用不大,因为当时大家都以为这只是个意外,胜败乃兵家常事,不可能败了一场就想着投降或者跑路。
但亲眼目睹昨日的战事之后,大家下意识有种感觉,下次还会败。
会一直败下去。
注定失败的仗,还能打么?由此人心浮动。
简言之,朝廷军已经没有了必胜的信念。
他们的自信心,被这两次战事击碎了。
又有镇北军在那儿蛊惑,当晚就有不少人悄悄离开军寨,想建功立业封妻荫子的,游过梨子江,跑向松山。
想与家人团聚或者怯战的,躲躲藏藏往南跑。
俗话说恩威并施,可有些事情,先威后恩效果会更好,只有展示出足够的实力,足够的威慑,甚至足够的恐惧,说出的道理才能让人信服,否则就是笑话。
齐剑隆也知道邵沉锋派人喊话的目的是什么,但他没有下令过江杀那群镇北军。
一来,上过两次当,不想上第三次。
二来,不是只有邵沉锋会用计谋,他也会。
这回搭桥用的时间比较长,搭了十日还没竣工,几群镇北军轮换着在江边喊了十日,收获过江降卒一万多,逃跑的不知其数。
第十一日晚,离大桥二十余里的一处下游浅滩,江水刚到膝盖,且较为平缓,借着皎洁的月光,无数骑兵、步卒陆续渡江。
整个过程中,齐剑隆都提着一口气,担心镇北军又从哪里冲出来。
幸好没有。
直到前军上岸十多里,都没有伏兵。
齐剑隆脸上露出一丝狞笑,邵沉锋,老子来了,你等死罢!
第331章
齐大将军,本王等你许久了!
夜色下,齐剑隆率领骑兵在平原上疾驰,目标松山,今晚天公作美,月光明亮,不用火把也能看清路面。
马的眼力又好过人,看得更清楚,奔跑无碍。
步卒在后,跑得两腿快冒烟。
第二场战事失败后,齐剑隆并没有沉浸于沮丧的情绪中,而是痛定思痛,迅速拿出了对策。
首先,这桥不能过了,镇北军在对面守株待兔,从这儿渡江就是自寻死路。
但还得继续搭,不能让邵沉锋知道他有别的想法,要造成他跟大桥死磕的假象。
为了最后的胜利,他宁愿暂时被邵沉锋认为是一个不撞南墙不回头的蠢货。
其次,派斥候去下游寻找别的渡江之地。
不去上游,是因为镇北军曾从上游施放小舟,可能对那一带熟。
斥候不负他望,果真找到了,还是浅滩,不用搭桥。
他当即叫来本地官府派的向导,怒骂一顿,以这些向导是镇北军奸细为由,推出去斩首示众。
这倒也不是借口,齐剑隆的确怀疑他们是奸细,故意带大军落入了镇北军的陷阱,因而这一次不问他们还有哪儿能渡江。
可他忘了,当初他命令这些向导带路时,要走的是最快到达五柳关的路途,不许绕路,不许耽搁,从此处通过确实最近,也是本地人习惯走的路。
斥候找到的浅滩,一旦下雨涨水就过不去了,夏季雨又多,向导们哪敢带大军去。
而且,他们带路的这一处,江上的桥本来很牢固,桥梁何时腐朽的,向导们并不知道。
也不知道镇北军已经到了对面。
这一点齐剑隆本该有所预料,可他太过相信自己的判断。
总之,找到能渡江的浅滩后,齐剑隆并没有立刻行动,而是等着李仁调兵回来。
同时,他装作依然要搭桥过江,以掩饰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