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比骄傲,昂首挺胸,感觉自己确实是王师。
这些地方的官府,几乎全部闻风而跪。
不跪不行,镇北王有大军三十五万,他们拿什么抵抗?
也别怪他们没骨气、不忠义,大家都是读书人,看得懂贺王妃亲自撰写的那篇檄文。
如果褚氏父子真的做了那些事,江山确实应该让给邵家。
毕竟那是太祖的誓言,也是太祖的承诺。
违誓的后果,就是江山易主,邵氏为尊。
而以大家私底下猜测,褚氏父子做过那些事的可能性很高。
......这父子俩真是坏透了。
侍奉这样的君王,后人对他们的评价定然是奸佞之臣,或者无能之臣,不会有好话。
所以他们并没有背叛朝廷,他们只是遵从太祖的意愿。
应天命,正朝纲!
贺王妃这六个字说到他们心坎上。
当然了,如果镇北王没有打败齐剑隆,麾下没有三十五万将士,大家也不会投得那么快。
众多官府主动投诚,邵沉锋欣然纳之。
个别不投的,镇北军轻易攻破城门,进城后并不杀人。
城中官民,想逃的,让他们逃,不过不能往北,只能往南,嘴硬敢骂邵沉锋和贺芳亭的,关进大牢罚做苦役。
如此行了一个多月,“为天下百姓讨褚氏父子檄”传遍各地,这样的大事,小民们本无资格谈论,但贺王妃号召天下有识之士共襄盛举,又在以前的文书中,请天下君子评判先帝褚沧阳是否违誓,就仿佛给了大家某种资格,因此各抒己见,沸沸扬扬。
议论到后来,很多人觉得先帝违了誓,江山该姓邵。
在位的新皇帝褚中轩残暴不仁,那还是其次,主要是从先帝那儿,这皇位就不正了。
也有人认为,不管褚氏父子做了多少错事,他们始终是君,邵家始终是臣,造反就是不对,太祖的本意也不是拱手让江山,而是约束后人,不能以此为江山易主的依据。
两派争论不下。
但这些问题能被人郑重讨论,对镇北王府来说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邵沉锋闻报,对贺芳亭感叹道,“王妃娘娘一道檄文,不亚于百万兵。”
贺芳亭:“王爷过誉了。”
邵沉锋:“王妃谦虚了。”
贺芳亭笑道,“非我之功,你我走的是正途,自有大儒为我们辩经。”
邵沉锋:“还要什么大儒,有你足够!”
贺芳亭掩唇而笑,过了会儿又道,“若不是你打败齐剑隆,再好的檄文也无用。”
陈琳为袁绍写的讨曹檄文,为史上名篇,但袁绍没赢。
骆宾王为徐敬业写的讨武曌檄,也为后人传诵,然而徐敬业也没赢。
邵沉锋握住她的手,目光深邃如海,“所以你我二人,乃是天造地设一对佳偶!”
第341章
首辅大人真厉害,一杆子支天上去了
“刁民,全是些刁民!”
“总有刁民想害朕!”
“朕要诛他们九族,不,十族!”
“还有孟信凌和周广泱这两个逆臣贼子,竟敢背叛朝廷,不忠不义,朕不但要诛他们十族,还要掘墓鞭尸,以儆效尤!”
齐剑隆大败、孟信凌献关、周广泱投敌的消息传来,已令褚中轩遭受巨大的打击。
坐了几个月的龙椅,忽然感觉不太稳。
他是万万想不到,齐剑隆会败得那么快,那么惨,整整三十万将士,全军覆没!
别说这些将士是活人,就算是鸡鸭,也能阻挡邵沉锋一阵子罢?
齐剑隆却左一次右一次,无比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