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来留作永恒,只能永远记在心里,时不时回想起来,便忍不住微微一笑。
时至多年以后,已经失去双亲的我坐在龙椅上,偶尔也想回到那个僻静的小院,怀念那无比幸福的一家三口。
小事上严厉却无比温柔的爹爹,朝堂上杀伐果断却对我包容溺爱的母皇。
有时候他们也会拌嘴。
但都是一些小事。
比如母皇昨夜通宵忙政务,让爹爹看出来了,爹爹便会生气,任母皇怎么拉着他好说歹说都没有好脸色,说的多了,爹爹便不轻不重地捏着她的脸颊,有些无奈又咬牙切齿的说:“你多大了,怎么还叫人操心这些事?我看你还不如朝儿。”
我:“……”老天啊,爹你终于夸了我一回。
我都要感动哭了。
母皇这时候就分外不正经,爹爹都摆脸色了,她还笑嘻嘻地搂着他说:“就这一回,还不是为了要腾出时间来见你,才早日把奏折批完,好不容易才见你一次,三郎确定要这样气我么?那我可真是太伤心了。”
别看我爹对我严格,在我母皇跟前,他就是完全没有原则的。
爹爹松开手指,看到她脸上遗留的一片淡红痕迹,又充满爱怜地在上面亲了亲。
有时我偷偷在一边瞧着热闹,忍不住撑着脸颊,幻想当年爹爹在宫里当君后的时候是什么光景。
一定很美好吧。
母皇在宫里宫外是两幅样子,宫中的她威严不可侵犯,是真正的孤家寡人,长宁姑姑给她送了许多美人,母皇虽没有拒绝,却也兴致泛泛,那些人只会谄媚讨好,用尽手段争宠,然而母皇不爱沉溺于皮囊与玩乐,真能与她彼此心意相通的人,又少之又少。
所以我常常想让爹爹回宫,但我又知道,爹爹不回宫是有他的原因。
母皇也明白。
他们总是在彼此成全。
说到我爹娘之间的点点滴滴,那真是讲几天几夜也讲不完,有一日我的堂兄、长宁姑姑之子严翟偷偷从宫外捎了个话本子给我。
我打开一瞧,立刻傻眼。
话本子的主人公竟然是母皇和我那“已故”的爹,讲的是他们生死相依的爱情故事。
我单知道本朝民风开放,却没想到母皇居然放任那些百姓编排她,也不管一下。
可当我那把话本子看完了,却觉得这话本子里的爱情还不如我所见的十分之一,虽无什么轰轰烈烈、山盟海誓,却是琴瑟和鸣、日久天长,在世人不知道的地方,他们彼此眼里只有对方,仅此而已。
第271章
皇女番外2
我十岁以后,母皇给我指了一位传授我骑射武艺的老师。
神策军将军贺凌霜。
贺将军是我母皇的左右膀臂,当年上过战场、立过战功,而今执掌神策军,整顿军纪以严格著称,骑射之术甚至不输给我那小表叔霍凌。
我平素最欣赏的女子有三人。
一是母皇,其中缘由不必说。
二是太医令戚容,她师承神医,医术早已出神入化,在太医署之中没有敌手,我十岁那年,母皇终于提拔她做了太医令,但她依然为人谦逊,一心埋头于医术,甚至愿意将自己所学传授于他人,耗费心血写下《百草纪》《伤寒杂论》《良膳医方》等流传于世的著作。
我五岁那年闹了时疫,是戚太医主动请命出宫救治染上时疫的百姓,不顾生死,力挽狂澜。
这第三位,便是贺将军。
我最欣赏贺将军那秉直利落、不拐弯抹角的行事风格,比起朝中那些八百个心眼子的文官们,简直别提有多洒脱爽快,据说贺将军最钦佩的是已故的镇西大将军步韶沄,因为她们都出身布衣,且都是女子,能一步步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