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敢上折子的那几个大臣,皆被谢家抓到了把柄,弹劾到卷铺盖滚出京城了。
太女殿下十八岁那年,女帝驾崩,太女继位为帝。
谢安韫顺理成章做了君后。
陛下采纳御史建议,广开选秀,充盈后宫,然而君后谢安韫桀骜跋扈人尽皆知,所过之处人人胆寒,连路过的狗都要被踹一脚。
原定参加选秀的有好几个出身、相貌、品性皆不错的年轻郎君,譬如崔家四郎崔弈,郑家三郎郑澍,但因为这位妒后坐镇,敢参加选秀的都没几个,家世差的怕送儿子入宫受到谢家针对,家世好的又怕进宫是白送人头。
参加选秀的那几个人中,不是因为“触犯宫规”被罚跪,就是因为“对君后不敬”被禁足。
姜青姝即位之初,政务繁忙,常常彻夜不眠地批改奏折,召集文武百官议事,常常十天半个月不踏入后宫一步,更别说过问那些后宫琐事,也便由得谢安韫在后宫横行霸道。
偶尔翻翻牌子,第二日一早,谢安韫必端着一碗避子汤杀上人家寝宫。
朝中人人皆知妒后作风,敢弹劾者却少之越少。
只有寥寥数人敢得罪谢家,已晋升至大理寺卿的赵玉珩弹劾此人最多,几乎隔几日便一封奏折,堆积在紫宸殿的关于后宫的折子成了高高一摞。
姜青姝不用看,都知道肯定是关于谢安韫的。
她说:“把这些折子都送去凤宁宫,让他自己好好看看自己干了什么好事!”
事后,这弹劾奏章被原封不动地送了回来,传话内官小心翼翼道:“启禀陛下,君后让臣传话说……这些他已经看过了,问陛下什么时候去坐坐。”
这就是谢安韫,根本不在乎别人怎么骂他。
只是,后宫由得他横行霸道,朝中碍眼之人却是肉眼可见越来越多。
首先是科举一鸣惊人的状元裴朔,一跃成为天子近臣,风光无限,颇有当初赵三郎的势头。
其次,是张瑾拜相。
众人本以为,此人作为先帝走狗,小皇帝难以驾驭,只怕登基之初就会拿此人开刀,却发现,新帝信任他,他对新帝也依然忠心。
谁也不知道张瑾和陛下是怎么一回事。
陛下予他权势官阶,令天下军政大事皆过他之手,但即使如此,张瑾也有分寸,虽手握相权,却不曾太过僭越。
张瑾为尚书省左相,太傅谢临为尚书省右相,虽不是一路,却也还算井水不犯河水。
直到某日。
张瑾申时入殿,打算与陛下商议地方水患之事,沿路不曾看到宫人通报阻拦,他皱了皱眉,虽然不解,却还是推门进去。
脸色却骤然冰寒。
原本摆在上面的奏折被扫落了一地,身穿龙袍的少女正坐在御案上,被男人搂在怀里,她似乎不太高兴,男人自顾自地哄着,哪怕被她无情地踹了几脚,也依然不放手。
他低低笑着:“陛下还是这般脾气啊……”
她说:“你滚不滚?”
就在此时,张瑾来了。
她背对着殿门,看不见身后的人。
谢安韫面朝着殿门的方向,听到有脚步声逼近,挑衅般地抬起眼角,笑意傲慢而风流,不怀好意地看向张瑾。
张瑾垂袖而立,黑眸沉冷。
“臣张瑾,拜见陛下。”
坐在御案上的少女被惊扰,连忙要回头,却被谢安韫先一步按住肩膀。
“哎呀,真是不巧。”
谢安韫宣示主权般地搂着她,故意说:“陛下现在正忙,还请张相改日再来吧。”
张瑾冷笑了声,双眸沉冷肃杀,仿佛看着什么可笑而不自量力的人,一字一顿道:“这是在紫宸殿,不是在君后的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