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46章
拿手指敲击着桌面。如果十四的折子是从战时的角度来分析如何赢得一场胜利,胤禛的折子就是从战后重建的角度来分析如何长久地治理川、滇、藏三地。

    皇帝不由再次头疼加心疼——这为啥是两个能干的儿子呢?这要是一个儿子和他养的孙子,该有多好?

    第198章

    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这样形容大革命时期的法国:这是最好的时代,

    也是最坏的时代。

    这个论断,

    同样适用于康熙治下的大清。

    虽然明知封建制度导致的根源性落后在所难免,但是身处这两千年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曲绝唱之中,绣瑜依然很难不为其所体现出来的大国气度所感——自从顺治入关以来,虽然狼烟四起,

    烽火连天大半个世纪,

    但是自从康熙元年郑成功暴病身亡,

    清廷已经有四十余年的时间,没在对外战争中打过败仗了。

    四十年,也就是说,

    自大阿哥胤禔以下的所有皇子,皆是在清军不败的神话中长大。尤其是胤祥胤祯兄弟二人成长于康熙三征准噶尔后、大清军威极盛之时,从康熙二十七到三十五年,

    皇阿玛力克噶尔丹的历史,就是他们的睡前故事。

    这种自幼沉淀在骨子里的自信,表现为一种忙而不乱的氛围。这些天康熙虽然百事缠身,胤禛虽然忙着跟各地漕运、陆运、驿站的官员打擂台,

    十四天天跟晋安开会到深夜,

    就差搬到乌雅家住着了。然而中枢机构的运行紊然有序,一场调动十万兵马的大战,

    就像春耕秋收、南巡北猎的寻常事务一般,轻松写意地被处理掉了。

    绣瑜总记得十四好像会出征打西藏,还担忧了好长时间,到处搜罗抗高原反应的药。

    然而十四已经不是两年前那个张口就说“只要能随军,

    愿为帐下小卒”的愣头青了——现实是以他的身份,不管担任何种职务,都是敌我双方的焦点人物。君不见,打个苗疆,康熙还弄了五万兵马保护他。藏区运粮不便,每一点兵力都要用到刀刃上,他若去了,晋安还得分神来保护他。

    十四郁闷了两天,又打起精神来投入备战事宜之中。

    康熙发现了小儿子的成长,欣慰地捋捋胡子,转头塞了无数珍宝和女人到他府里,以示嘉奖和期许。

    又因为十四一直后悔当年跟胤祥闹别扭,建王府的时候中间隔了两户人家,来往不比四哥六哥家里方便。这回恰好住他隔壁那镶白旗的副都统犯了事,被罚没家产。康熙一高兴,就把隔壁两处宅子也赏了他,推平做花园也好,加盖成别院也好,由得他去折腾。

    然而这样一来,王府的面积就远远超过了十四贝子爵位的规制,甚至比亲王府都大了许多。

    这种公然逾制的行为,引得御史们纷纷上书。皇帝私底下跟绣瑜抱怨:“哪个阿哥家里还没两个别院了?大敌当前,这群酸文人还盯着一处房子不放!”被激起逆反心理的皇帝,干脆全部留中不发。

    这下墙头草们又自以为读懂了皇帝的心意——把王府扩建得比亲王府都大,说明皇帝觉得亲王的规制尚且委屈了小儿子。什么身份比亲王还大?那不就只有太子了吗?

    在这种潜意识下,军备的进展一日千里。要军粮?给给给,两万担太少,五万要不要?要修路?四川一地的民夫太少,要不把我们贵州、云南的民夫也叫上?更有无数的旧部亲信,扒着晋安的大腿苦苦哀求:“将军,调我去吧!”

    “调我们陕西的兵吧!”

    “放屁,分明该调我们归化的兵!”

    相比于乌雅家的门庭若市,入藏的前锋军大将额伦特府上就要冷落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清穿之德妃日常简介 >清穿之德妃日常目录 > 第4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