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等入了冬,
反倒放晴了。虽然仍在孝期不能宴饮,但是初九这日,
九儿仍是进宫来请绣瑜,腊月二十到她庄子里吃年酒。
“……就在城外十里泉谷里,
并无什么别样的景致,
唯独那方湖水还算不俗,借着地热终年不冻,二十多亩的水面虽然不大,
却在池边种了四五顷的刺梅。湖中也不设亭子,
只备两只极大的游船,
让他们男人在一处,
咱们独在后头一艘船上,
闻着那香味儿,
烹茶也好,说话儿也罢,岂不乐哉?”
绣瑜笑道:“独你这么多讲究,
西北眼看要打仗,
皇上忙着呢。明年吧。”
九儿不依:“皇上固然孝顺,
但他日日陪着您。逢年过节的,也该分一点福气给我们,让女儿也孝敬您一回吧?”
众人不由忍俊不禁。绣瑜这才道:“罢罢罢,
问过你嫂子去。”
敏珠听她这话已是有意,哪里还有二话?故意笑说:“我可不会什么游湖赏梅,
作诗咏雪的。要我去,就是带着三个狗都嫌的小子丫头,在你庄子上大吃大嚼,兴致上来了,就和六弟妹、十三弟妹摆起桌子打叶子牌,到时候三缺一,少不得由你填上。”
这话一出,更是笑倒了众人。恰好清缴欠款的事有了眉目,挤出了未来半年的军费,胤禛心情大好,带着两个弟弟过来请安的时候见妹妹妻子哄得额娘开心,愈发开怀,遂道:“朕记得你家里有个姑苏来的元师傅,做得一手好素斋。要是还有那上好的素什锦野菜汤,豆腐皮儿包子,朕也去。”
九儿讶道:“皇上当真?前朝不忙了么?”
“当着皇额娘的面,岂敢不真?”胤禛皮皮地说,“前朝若忙,就叫老六留下,反正朕是去定了。”
“四哥,你说什么?!”身后传来端亲王难以置信的质问和怡亲王不厚道的笑声。
绣瑜搂着女儿,笑得胸口生疼,扬声说:“那好,本宫做主,你们都……”说到这个“都”字,她脸上笑容忽然一滞,停顿一下方才说:“都去沾沾你妹妹的光。好生受用一日。”
在场哪个不是人精,气氛顿时一凝。胤禛脸色微沉,胤祥不动声色垂下了头,敏珠九儿不敢说话。胤祚见了缠上来笑道:“额娘偏心。光吃妹妹家的年酒。儿子家里定了二十四小聚团年,老十三家是二十六,皇上已经应了,您也得赏脸才是。”
“好啊,我去老十三家就行了,你的脸皮已经够厚了,犯不着再赏。”
胤祚不依,又闹了一会儿。一时宫人上来说,晚膳已经备好。绣瑜笑说:“姑苏来的厨子留着腊月二十再享受,皇帝先尝尝我这里的豆腐皮儿包子吧。”
“额娘宫里,自然是好的。”胤禛接了。用膳完毕,九儿要出宫,却被皇后的宫女叫住,说得了上好的新茶,请公主过去品茶,解解油腻。
寒冬腊月的时节,哪来的新茶?九儿不由暗笑,去了皇后住的长春宫,果然见皇帝在炕上批着功课,弘晖弘时大气儿也不敢出地立在下头,见她来了,都松了口气。
胤禛打发了两个儿子。太监拿着全套黄杨木器具,提壶灌水,烹了茶敬上来。他半天才哼哼唧唧地端起茶杯:“朕和皇后侍奉皇额娘微服出宫,算是家宴。既是家宴,就由着你去请客吧。”
刚刚在场的人,绣瑜已经说了都去。这会子再“由着你请”,又强调是“家宴”,全家上下,还能请谁呢?
九儿不由好笑又好叹:“四哥可愿听妹妹一言?我虽然坐享富贵闲适,但也听闻朝堂上并不平静。唐三藏西天取经,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