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数,紧张又喜悦,手心都弄出一些汗,晕出红色,是刚刚敬香时的沾染的红粉末。
告知祖先过后,众人整装待发。
由谢乔鞍和杨姝桦走在最前面,依次是二房谢敬华夫妇,临时抽空从伦敦飞来的三房谢春华夫妇,小姑谢宜绾夫妇,宴晚秋夫妇,以及四位父母公婆健在,子女双全的堂婶,为新人讨个全福的好彩,最后跟着的就是一群打闹的弟弟妹妹。
礼品太多,每人手里象征性拎两样,其余的所有礼品都由佣人保镖一同搬到车上,避免回头。
唯有谢浔之两手空空,做清闲的甩手干部。大妗姐说,新郎在下聘这日是不能搬搬抬抬的,免得一辈子辛苦命。
谢敬华打趣:“浔之啊,娶了这么好的媳妇儿,一辈子就真不用辛苦了。享福的日子在后头呢。”
谢浔之立在廊檐下,一身灰色正装,显得人尤为清介温雅,头发后梳,露出英气挺俊的眉骨。胸口别着一枚抢眼的红色宝石胸针,添了几分喜气。
到时候,易家来的人再多,也能一眼就把准新郎认出来。
他云淡风轻说:“二叔说笑了,结婚后更要辛苦努力,不然怎么经营好家庭。”
“大哥,你听听,大侄儿这思想道德层次,果然代表我们谢家最高水平啊!”
“那肯定啊,我们家就一个十全十美的苗子,也不知京城那一票姑娘该多伤心了。”
“爸,你这意思是,除了浔哥,我们都是歪瓜裂枣咯。”一个小辈起哄道。
“你自己看看你歪不歪!”
一家人都笑起来,大妗姐趁机说了一连串的吉祥话,场面热闹的很。摄影师则尽职尽责抢拍好画面。
大妗姐也叫好命婆,是婚事嫁娶时请来跟随在新人身边的使妈,深谙传统婚礼习俗。谢家众人远道而来,多亏了梁咏雯从京城远道而来的人。
谢家,对他们来说是陌生又遥远的,但又不遥远,毕竟蓝曜集团有众多资产分布在粤港澳。
打头的车最先打开,杨姝桦走下来,穿着一袭优雅的古法旗袍,酒红色,喜庆又雍容,一旁的谢乔鞍是笔挺的黑色正装。夫妻两保养得极好,让人看不出年纪。
“这是....Mia的婆婆公公?看上去好优雅啊。”,尽在晋江文学城
“新郎官呢?边度?快!指一下!”
“你急什么,还没下来…下来了下来了!第二辆车,穿灰西装的,旁边还跟着两个靓女!!”
“那是谢少爷!?顶啊!鬼火咁靓!难怪Mia肯嫁到京城去!要我我也嫁啊!”
“威仔,你要不要听听你在说什么,你是男人,谢少爷不会要你的啦!”
一群易家的小辈躲在落地窗后面笑得东倒西歪,很快,也都不闹了,安静下来,看着那流水一样的礼物抬进易公馆。
大妗姐一面说着吉祥话,一面领着阖府众人带着礼物进易家的门。谢浔之站在门口,没有跟着进去。过大礼环节,新郎也要回避。
“.....大礼进屋,金银满屋.....”
大妗姐用本地粤语说着报喜的吉祥话,礼物送进来,很快,堆山积海般,铺满了宽敞的客厅。出生在易家这样的富贵人家,看到这样的场景,还是不免震撼。
整个港岛,没谁过大礼是这样的排场。
礼书徐徐展开,三米长,由谢明穗和谢温宁两人拿着。
上面记下所有礼品——
对联两对,龙凤烛两对,金椰两对,红布一对,大吉八对。
生果喜果喜糖各十八篮。喜饼十八担。全福盒十八篮。上品海味十八篮,包括发菜,鲍鱼,蚝豉,元贝,东古,海参,鱼翅鱼肚。酒水、香烟各一百零八箱(用作婚宴的烟酒,由男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