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71章
的人,是因为能力不足不能满足马文才的期望,但后来她接触到一些账目后,才发现每年用于资助这些被放出去的“旧人”的开销是一笔巨大的数字,这才隐隐意会过来马文才应有其他想法。

    她不是什么特别聪明的人,并没有见微知著的本事,只是对数字比较敏感,又有些现在人少有的见识,比旁人更容易察觉到一些事情。

    在推测到马文才可能有的“志向”后,她平时和马文才说话都不再如以前那般随便,也渐渐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那些她参与的事情,也只是尽到“合伙人”的本份,从不仗着和马文才关系熟去插手不该插手的事。

    时日一常,以马文才的敏感,自然察觉到了祝英台淡淡的疏远。不过那时候恰巧是祝英台开始迅猛“发育”的那几年,考虑到“男女之别”的问题,马文才一开始没往别的方面想,甚至还默许了她保持着这种“距离”。

    到后来祝英台彻底放飞自我,把自己定义为一个“研发人员”而不想掺和他的“事业”管理时,马文才也明白过来了,开始用各种方法渐渐让祝英台接触这些事情。

    以马文才的傲气,自然不会愿意祝英台将自己当成一个过河拆桥的人,何况他目前的目的只是尽快的壮大自己,未来也有“马阀”一席之地,有些事情并不想避讳祝英台,否则祝英台也没办法察觉。

    这种既别扭、又互相关心的关系,使得祝英台反倒和梁山伯私下里的交情越来越好。祝英台那些小任性和小脾气可以在梁山伯面前肆无忌惮的施展,在马大大面前却要慢慢藏起来。

    有时候出了问题,祝英台下意识想要寻求帮助的是梁山伯,而不是马文才,毕竟马文才要操心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她都没脸为自己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给马文才找事。

    五馆生入京,马文才和梁山伯又在为“正事”忙碌,那些繁杂的事务就落在祝英台身上,算账之类她倒是拿手,核账比寻常账房先生还快,可有些有关“大局”的事情她就不好擅专,拖拖拉拉丢在那里。

    这么一来,祝英台每次回到和江无畏同住的宅子时都累得两眼无神,几乎是倒床就睡,有时候连衣服都懒得脱,半夜要睡醒了就随便去洗漱一下。

    这一天便是如此,刚刚核算完购买粮草的所需,祝英台感觉眼前一直还在冒着“豆料”、“黍”、“稻”之类的字样,忍无可忍地闭上眼,仰头倒向自己的大床,舒服地喟叹了一声。

    “太有钱也不好,活累死!”

    她放松着自己僵硬的后颈,郁闷地锤着手边的床沿。

    “明天一定要罢工!罢工!”

    祝英台也只是无人时嘴里说说痛快,明早还是会乖乖爬起“上班”,晚上胡乱喊两嗓子发泄都是快活的。

    痛快完了,她一翻身,眼睛直直睁开,望向房顶放空自己。

    谁料这一放空,祝英台吓得狠狠一哆嗦。

    古代的屋子都是木质结构,屋子由梁柱支撑,越高大宽敞的房间梁柱便越粗壮高大,祝英台住的院落是江无畏买的官宅,自然也是足够高敞的。

    南朝还没有床,只有地铺,她不习惯睡地上,请了木匠仿照现代木床的样式造了个大床,如今便睡在这床上。

    床上空间无遮无挡,不死后世的架子床,之前她太疲累,进屋后没有注意头顶,如今躺在床上,只见那高高的梁顶上,影影绰绰露出一道人影,因为屋子太暗,到了屋顶更黑,那道人影也只是个轮廓。

    这几年来,祝英台为马文才炼铜、和梁山伯交好,身边一直都不太平。

    这处私宅看起来清净,其实左右邻居都已经被马文才买了下来,住着暗中保护之人,绝不可能从两侧翻墙进入,宅子里巡视包围的家丁也都是耳聪目明、身手矫捷的游侠儿出身,比寻常小贼还了解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人人都爱马文才简介 >人人都爱马文才目录 > 第17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