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景学习这么多东西,门下三千弟子学习不同的路子,他精通天文地理、兵家、冶铁炼金,都只是试图为南方的道家寻找出一条新路。
一条“实用”的路,一条“道门可用”的路。
梁山伯不推崇玄学,但有时候都会可惜,这么一个崇尚“无为”的门派,竟被佛门逼迫到,要开始走“有为”之路了。
祝英台自然是不明白“道门”生死一争的迫切,她也不明白孙进之飞檐走壁日夜相候背后的狂热,她能不考虑,马文才和他却不能不考虑。
“你不用考虑这么多。”
见着祝英台渐渐染上沉重的眸子,梁山伯叹息一声,伸手拂过了她的眼睛。
“你就用平常心和他们相处就好,他们既然是问道而来,你就答疑解惑就行。其他的……”
他仰首看着宫城的方向。
“有我和马兄看顾着呢。”
第419章
茅山导师
接到祝宅消息的时候,
马文才正在官舍里面见吴兴来的“五馆生”,看到仆人送来的书信,也只是说了声“我知道了”,
让人看不出其中的情绪。
这些五馆生奉召入京,
和马文才这些天子门生不一样,
他们还要经过朝廷的遴选才能入职,
所以暂时住在吏部为等待官职的官员建造的官舍里,
平日里并不怎么出门,
就怕误了朝中的召见。
梁山伯更多的是考察家世和人品方面的情况,
他是御史,
必须保证被录用的官吏没有恶迹,
也没有犯过罪,但马文才这边,
更多的就是考验这些五馆生平日的为人处事和行事方式了,
毕竟这些人一旦用于互市司,
那也算得上是外交人员,一举一动都有关国体,也不能轻易生出矛盾。
正因为如此,他白天无事时会乔扮成普通人的样子,
在官舍中闲逛,
听听这些五馆生谈谈事,说说话,
从平日的交谈和相处中,
也大约能推断出这些人的性格如何。
由于他经常在官舍中乱逛,
有不少五馆生也注意到了他,但因为他年纪实在太轻了,看起来又没有士人常有的眼高于顶,谁也没想到他是负责挑选互市司官吏的上官,只以为是稍微有些身家的五馆生罢了。
五馆生里也有富商或除士的没落士族出身的,这些人看起来气度更好些,不似有些吏门出身的满身被生活磋磨过的悲苦,一眼就能辨出。
这样的人前途也更好些,至少更容易受到上官的重视,至少他们都是这么想的,所以当马文才问他们一些问题时,他们也愿意搭理。
“是家里来了信?”
一起坐在庭院中透气的文士试探着问身边的马文才:“也难怪,你年纪这么轻,家里是一定不放心的。”
马文才只笑笑,不置可否,面上让人看不出想法。
“能被馆主“天子门生”,他们才敢抛家弃业的来博一个“机遇”,否则如他这样富贾出身的少爷,干嘛要去边境当什么苦哈哈的算吏?
圆脸少年也听懂了,“啊”了一声,显然有些头疼要怎么才能露出“过目不忘”的本事。
“这种时候你也别矜持了,你看院子里,前几天可有这么多人来闲坐?这么多人,也不只我一个聪明人,肯定也有早就看明白的,特意在那位面前露脸的。现在大家还端着架子,以后人会更多,就怕那位也明白过来,以后就不来了。”
蒋材絮絮叨叨,“这就跟找婆家似的,得双方看对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