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法将已经混乱的洛阳翻个底朝天,找出人来。
白袍军大军出动,随陈庆之一起渡河前往中郎城,
抵御尔朱荣的联军。
他们之中很多人以为攻下洛阳后就会回返梁国,却没想到主将居然还要再继续在魏国作战,不少人产生了抵触的情绪,
还有些自请分兵跟随马文才,但马文才出于战略和大局的考虑,驳回了他们的请求。
无论陈庆之到底要做什么,
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他的军事才能足以烁古震今,跟随陈庆之,白袍军也许还能够得以保全,
而跟随马文才,马文才并没有自信能发挥白袍军全部的战斗力。
何况他根本就没想过和萧宝夤的大军硬拼,黑山军都是多年征战的老油子们,
见势不对他就会率领他们一起撤退,而立下过赫赫战功的白袍军不需要这样的“经历”,
他们只要跟随陈庆之一直胜利就行了。
不过马文才也不是什么思维僵化之人,
他在领了那五千魏兵之后,
便下令所有他率领的人马全部披上白袍,包括花夭麾下的黑山军和那五千魏兵,亦组成了一支新的“白袍军”。
陈庆之毫无败绩的战果震惊了中原,在攻克洛阳之前,魏国上下已经有了“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的童谣,有些城池看到身披白袍的队伍连打都不打,直接开门献城。
有一个人开了这个口子,之后诸城也纷纷献城,所以从荥阳到洛阳的路上才会如此顺利。
现在,马文才就想借着白袍军的声威继续震慑萧宝夤的人马,这也不算是欺诈,先前所有的战斗黑山军都有协同白袍军一起作战,而自己又是白袍军的另一位主将,他率领的军队自然也是“白袍军”。
元冠受倒没有敷衍马文才,毕竟陈庆之的担忧不无道理,谁也不愿后方着火,魏国给马文才的五千骑兵都是元鉴麾下的精锐,这些人之前曾被白袍军打败过,对披上白袍替马文才作战没有什么抵触心理,反倒觉得这是一道“护身符”,只要披上白袍,也能沾上白袍军战无不胜的运气似的。
至于黑山军,本就是雇军,雇主让他们穿什么就穿什么,让他们什么都不穿都行,自然也没有任何反对。
萧宝夤灭门惨案发生后,魏国上下厉兵秣马,就等着萧宝夤的大军向潼关进发,这也给了马文才机会,趁此紧张的氛围,效法陈庆之向魏国要木材物资,亦向魏国要了许多粮草和布帛(制作白衣),做好了战斗准备。
然而也不知什么原因,一直到马文才率领着大军不急不慢的赶到了潼关,萧宝夤的大军仍然按兵不动,并未向前进军一步。
“不知萧宝夤那边究竟发生了什么。”
马文才看着手中有关中郎城的战报,忧心忡忡。
“莫不是陈将军猜测的不准,那萧宝夤根本没有趁机入主中原之心,只是想拥兵自重?”
“不会如此。”
在马文才身边担任军师的崔廉持不同意见。
“我在郦兄身边这么多年,对萧宝夤的性格也算了解。此人深识机运,其部众既劲健,而其用兵亦颇有天才,关中多年的叛乱,都给他镇定了。胡太后作乱时他没反,尔朱荣屠杀宗室时他也没有反,并不是个会因激愤动作的人……”
“但正因为如此,一旦他反了,便不会反复。萧宝夤和杜、葛之流不同,他是前朝皇族出身,又是一方诸侯将领,并不是无路可退的流民,也不是为了生存揭竿而乱。现在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洛阳里那位也不算什么名正言顺的魏主,元冠受正在对抗尔朱荣的大军,此时不趁乱进攻,又要等到何时?”
他眉头紧蹙,显然也不明白萧宝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