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15章


    他们让王僧辩假装身为萧绎的臣子,不愿归降“萧综”这个东昏侯之子,选择愤而领军回援郢州,离开历阳。

    历阳大军一撤退,被困守建康长达十余月之久的侯景果然上当,又听闻击败尔朱荣大军的白袍军来了,选择了趁机率部突围、离开建康。

    在进行了最后一次的劫掠后,侯景的核心人马率军杀出建康,意图从历阳突围,却被假装撤退的王僧辩、韦粲攻击,而埋伏在退路的陈霸先、裴之高军队也调头一同合击侯景的人马,马文才则领军乘船从丹阳顺流直下,夺下了已经沦陷了十余月的建康城。

    待侯景全军覆没、建康被收复后,留下的却只是一片生灵涂炭的烂摊子。

    虽然因为盟军困住侯景没让他继续祸害其他地方,但作为首当其冲的建康,已经失去了一半的人口。侯景虽然没有做出拿人做军粮这么令人发指的事情,但却数次劫掠百姓的粮食,百姓没有可以果腹之物,城中又缺乏可以耕种的土地,不少人只能活活饿死。

    有些不愿活活饿死的,或是投了秦淮河,或是选择了自尽,有能力自保的聚众而居抢掠他人,没能力的能活下来的寥寥无几。

    待他们来到台城之下,宣布建康已经被收复、请他们开城时,更是一片混乱。

    当初萧纲下令封城,原以为以梁国的军力,不出几月就能平定建康之乱,却没想到这一封就困了一年多。

    这一年多里,哪怕台城里有田地和水源,也不免因资源匮乏发生了多次动乱。

    耕种的土地有限,开始的几个月,粮食都要留作种子,禁军和台城中有见地的官员不得不用高压手段强行节约粮食,有些身体不好的,在这几个月中没有活下来。

    后来因为缺粮,又发生了几次军中的哗变,就连萧纲、萧纶等幸存的皇子都因为是始作俑者,而在这次哗变中被杀了泄愤,禁军首领王林因为掌握军权又要防守台城,成了实质上的领袖。

    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支撑太久,于是拉拢了真正有能力的台城官员一起管理台城,将所有人分作几组,各司其职,又轮番挖掘出城的地道,希望能尽可能的支撑下去。

    在这个过程中,不事生产又颐气指使的士大夫首当其冲成了牺牲品,那些不愿意劳作却又想坐享其成的大臣们是第一个遭殃的,而平日里对待属下、宫人苛刻的恶官与宫头也被趁机报复,就在封城后没有几个月,原本高高在上的“使君”们就死了不少。

    到马文才打开台城时,当初被困台城的一万余人,只剩下不足四千,其中还大量是平时劳作惯了的宫人和身强体壮的禁军。

    梁国经过这番大乱,虽没有伤筋动骨,却也是损失惨重。

    建康沦陷之后,地方不再听从中央调令,纷纷拥兵自重,尤其以三吴之地为甚。

    盘踞各处的豪族巨富趁机抢占土地、掠夺百姓为荫户,又有官员和地方豪族狼狈为奸掠夺民脂民膏,民变四起。

    马文才入了建康后,面对着比洛阳还糟糕的局面,不得不一一收拾起烂摊子。

    萧综在这种情况下被拥立为帝,被马文才胁迫着罢黜、惩罚建康之乱时按兵不动不来救援建康的各方宗室与将领,一时间,这些地方的势力不甘就此丢官去爵,纷纷起事。

    陈庆之则奉命率领白袍军平叛,而魏国的兵马镇守扬州以北的大片土地,打通了从魏国到达建康的道路,以防退路被夺。

    没有多久,陈庆之屡屡大捷的消息传来,就不经战的梁国与当年的魏国一般,纷纷闻白袍军而色变,见之而降。

    没有多久,各方势力相继投效建康新的朝廷,派出族中嫡系入建康为质。

    在马文才派兵平复南方的时候,留在北方的花夭与谢举则率领文武官员大力发展屯田、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人人都爱马文才简介 >人人都爱马文才目录 > 第21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