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裴承韫默默注视着沈秋辞,
她一如既往的淡定,哪怕是听到这样迫在眉睫的消息,脸上也并未浮现出半分惊诧来。
裴承韫问:“所以沈姑娘是一早就已经猜到了?”
“与我所想有些出入。”沈秋辞目光平静地看着裴承韫,
“陈大人可有说所谓的‘大祸’是什么?”
裴承韫道:“他也是一时酒醉贪快嘴说错了话。这话方说出来,他就吓得酒醒了大半。后来我再想追问,他只顾打马虎,说都是些醉话,叫我不必当真。
年前皇帝让户部接手了你家中生意,想来他的盘算,大抵还是在沈家富可敌国的财富上。沈姑娘曾让人放出消息,说想要为了启朝的穷苦百姓做点实事,等你与老夫人百年之后,愿将沈家所有钱财无偿捐赠给有需要的人?”
沈秋辞听得出来,裴承韫这是在旁敲侧击的提醒她。
原也不用裴承韫提醒,
沈秋辞自个儿也知道,她这一步棋走得实在太急、太险。
几乎是一子落错,满盘皆输。
她一味想着要以百姓间的舆论压制皇帝,天真以为只要百姓盼着沈家出事好分得钱银,皇帝就会比谁都在乎她与母亲的生死,哪怕是为了来日能顺利侵占沈家的产业不让其流向民间,皇帝也不会急于对她们母女动手。
可她忘了,
这一切的前提,都建立在在沈家这些年经商所得钱银,皆是清白的基础上。
如今户部接手了沈家的生意,他们随便在账目上动动手脚,就能将那些原本干净的钱,洗成墨色的黑。
临了再给沈家安个罪名,只说这些年来沈家的发达,全然是利用了朝廷对他们的信任,私底下坑蒙拐骗,以次充好,所得金银皆是见不得光的黑钱。
启朝律法有定,
商户所赚钱银,在来路清白的情况下,可自行决断处置,或是捐了或是烧了,只凭自个儿的心意,旁人无权过问。
但若赚得钱银不干不净,三司会审后板上钉钉,所有所得都会被收缴国库。
如此一来,无论沈秋辞当日对百姓许诺了什么,都不得作数,百姓也不敢为此事闹腾什么。
沈秋辞确信,皇帝为达目的,绝对能做出这样不要脸的事儿来。
她心头泛起一阵恶心,眼位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寒光,语气冷硬道:
“所以他是吩咐了户部,让他们伪造出沈家这些年靠正经生意赚来的银子,都是些不干净的黑心钱。而后以重罪判处了我与母亲,名正言顺的将沈家多年继续收缴国库?”
裴承韫面色凝重道:“这也正是我所忧虑之处。若皇帝当真动了这样的心思,这件事就会交由刑部接手。到那时......即便我再想帮衬沈姑娘,只怕也无能为力。”
第339章
反将一军
沈家的产业遍布启朝,每月盈利少说也在万两。
这样大的体量,一旦被攀扯上罪名,肯定会交由三司会审。
从成为嫌犯的那一刻起,沈家母女俩就会被关押入刑部大牢,
没有皇帝的口谕,任何人都不得探视。
皇帝有心栽赃,那么刑部大牢对于她们而言就成了死牢,
一旦进去,就再不可能有命活着出来。
届时别说是大理寺,就算是加上整个天玑办的力量,也无法救沈秋辞出水火。
也正因这事儿异常棘手,裴承韫才会连夜赶来找沈秋辞商量对策,
“事到如今,沈姑娘唯有......”
“我若死在了‘罪行’被揭发之前,裴大人以为结局会是如何?”
裴承韫略一怔忡,很快就明白了沈秋辞的盘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