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04章

    “还是得再找些引火的高粱杆子来,那个好点着。”

    不过高粱杆子都是有用的,

    家里用的那些个锅盖、捏饺子的时候用的放饺子的东西都是也是高粱杆子编出来的。

    林春燕和王英娘忙了一通,

    身上也微微出了汗,

    两个人也没敢出去吹风,

    老老实实的呆在灶间。

    秋梨膏要想熬好的话,

    收汁是关键,时间短的话成不了膏的状态,太长又容易发苦影响口感。

    林春燕一直不停的搅动着秋梨汁水,

    熬了一会儿之后,秋梨里面就开始出水。等这样熬了有小半个时辰之后,

    汁水的颜色也变得越来越深,出现了许多密密麻麻的小泡泡。

    这时候就是关键,林春燕打起来十二分的精神,把柴火又抽出来几根,只用里面的一点余温继续熬着。

    ,尽在晋江文学城

    “差不多快好了。”林春燕拿勺子试了试,

    瞧着秋梨汁水已经开始挂壁,颜色也成了褐色的,林春燕就把柴火全都抽走。

    王英娘凑过来看,

    就见刚才还是褐色的汁水样子的秋梨,如今表面已经多了一层浮沫似的东西。

    “这个是梨绒,

    不用撇去,一会儿就都变成膏样儿了。”

    熬秋梨膏倒是不难,就是略微有些费功夫。不过对林春燕和王英娘来说,什么东西都是要经过这么许多过程才能变成可口的吃食。

    就连家里用的那些个筐子,也都是他们拿了荆条柳条编出来的,哪怕手再快,编一个筐子出来也需要小半天的功夫。

    更别说编之前还得上山砍荆条,回来之后处理倒刺泡软,再开始编制。

    日子悠长,这样慢工出细活的生活过久了反而没了那样的浮躁。

    张大娘这时候推门进来,林春燕见她回来就故意说:“怕不是掐着点回来,知道我们把秋梨给熬好了吧。”

    张大娘理亏,想尝尝那秋梨膏也没好意思,只赶紧转移话题:“我要不过去,你二婶子的委屈都不知道往哪里说!今天你们三婶子也过来了,说四郎也不听话,两个人在那里说了半天生儿子的不好。”

    这些话她插不上嘴,不过听的很是开心,一副马后炮的样子说了许多早知道这样的话。

    林春燕很是好奇,问张大娘:“四郎又怎么了,不是说好好的学木匠活计呢。”

    “本来是安心好好学起来了,不过听说狗蛋要去学烧瓷,那心怎么还能安定下来,在家里和你们三叔闹腾呢。”

    四郎本来就想学烧瓷,偏家里人不让,他也只能忍下这口气。可一听狗蛋要去学,他哪里还能坐的住。

    “我猜肯定是狗蛋故意去说的。”

    张大娘一拍大腿,“你怎么连这个也知道?还真是这样,你三婶子那是着急的把狗蛋也骂了好一通。”

    “这也没什么奇怪,那几个小的一直不对付,成天和斗鸡眼似的不服劲。”

    等秋梨不那么烫了,王英娘就把它们都装到了罐子里,锅底剩下的那些就一人冲了一碗尝尝味道。

    张大娘喜滋滋的接过,“可惜红娘不在,这样好喝的东西她是喝不到了。”

    倒不像是替林桃红难过,反而带了几分幸灾乐祸来。

    那秋梨膏没有加一点水,那么多的梨子也总共熬了这么一小罐子,喝起来自然是梨香醇厚。

    “可真是好喝,也不像酸枣汁子那样酸,不过当饮子喝可就太破费了。”

    张大娘一想到那么多秋梨就熬了这一小罐子,就啧啧叹息。喝完碗里的那些之后,还不忘又倒了水冲了一遍,喝的那水是一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在古代摆摊卖美食简介 >在古代摆摊卖美食目录 > 第10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