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
起码她能够不被当成替罪羊扔出局了。
起码她重新找到了自己在朝堂上的位置。
起码她知道皇帝在想什么了。
起码……言尚能够活着了。
-----
腊月末,朝局向好的那一面发展。朝中支持言尚的声音增多,在太子进宫向皇帝摘冠请罪时,这桩年底大案,基本快结束了。
皇帝将太子拘在东宫中,让他重新好好学一学为君之道。
之后皇帝面见了言尚。
两个月的牢狱之灾,在这一日结束。
皇帝昏沉间,得到刘文吉提醒,说言二郎来了。皇帝打起精神,让言二郎进内阁来。言尚在侧向皇帝请安,皇帝抬眼看向他。
觉得这个人,似乎瘦了很多。只是依然洁白秀美,温润沉静。
牢狱之灾啊。
皇帝淡声:“这一次的案子,太子已经认错,暂时交出了户部。你的冤屈洗清了,想来不久,言二郎‘海内名臣’‘宁折不弯’之风,就能传遍朝野了。”
言尚拱手垂袖。
皇帝问:“下一次再有这样的事,还敢么?”
言尚轻声:“不过是微臣该做的事罢了。”
皇帝盯他半晌,忽揶揄一笑。
他说:“可惜你不能呆在长安了。再在长安待下去,你的性命就要不保,摇摇又得来朕这里哭了。”
言尚默然,或者说近乎麻木。
皇帝说:“你去南阳,当个县令吧。”
言尚抬头,看着这位皇帝。
南阳不算什么特殊的,特殊的是,南阳是秦王背后的母家势力所在。
皇帝要将言尚这个工具……用到不能用为止。
第118章
南阳郡属于山南道,
南阳的最高官员是刺史,
而南阳刺史所在的治所在穰县。
如今皇帝说让言尚去南阳当个县令,指的其实是让言尚去南阳此州郡的州治所穰县当县令。
即是说,南阳刺史和穰县县令,
都会常年居于穰县。隔着一条街,
一边是县令府衙,
一边是刺史府衙。
而作为南阳最强势的世家姜氏,南阳刺史其实就是姜家出身。
皇帝让言尚这个县令去和姜氏出身的刺史对着干的意思,昭然若揭。
言尚轻轻叹了口气。
感觉到了一丝累,
和那种莫名的寒意。
皇帝不许他待在长安,
因待在长安,
在和太子闹翻脸的情况下,
为了自保,
言尚很容易会选择和秦王合作。但是皇帝显然没打算让秦王好过,
言尚刚出狱,
皇帝就马不停蹄地把言尚派出去,
断秦王的根基去了。
一个县令当然正常情况下不能对一州刺史有任何影响。
然而谁让这个新任的县令,是在长安闹出这么一出戏的言尚呢。
而言尚自己的生死,在皇帝眼中,
恐怕就无所谓了。活着很好,
扶他继续上位;死了也罢,
换个人扶持而已。
-----
出了宫殿,言尚在前,刘文吉跟在后。
刘文吉观察着言尚,
言尚穿着偏旧的雪青色长袍,肢体修长舒展,瘦如玉竹。只看背影,都能看出他的好颜色,好气质。然而这样的人,每一次抬步,脊背都不可避免地轻轻僵一下。
刘文吉再看言尚袖中落出的手,隐约看到对方手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