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23章
贺兰南渡六岁时,缨姐姐又生下了第二个孩子,依旧是个男孩,阿哥和爹爹为了取名字,挠破了头皮,最后,名字还是七皇子给起的,叫贺兰晓望。

    七皇子说,因为“南渡”这个名字,出自李昂的《从军行》,中有一句“夜闻鸿雁南渡河”,他便从下一句“晓望旌旗北临海”中取了“晓望”两字。

    我问沈涣之,为什么不用“北临”,沈涣之哭笑不得地问我,大周北境只剩荒漠戈壁了,取名为北临是要去荒漠做什么?我答不上来,只能默默地点点头,不说别的,晓望确实比北临好听些。

    日子过得飞快,转眼间,我也在临淮营里滚打了十二年,长枪已经舞得不逊于阿哥了,我爹爹挺为我发愁,说我这个样子,京城里怕是没有哪个世家公子看得上我。我听了爹爹的话,很是不屑,心想,我也不想嫁什么世家公子。

    我,我想嫁给……沈涣之。

    这些年,不管我习武受多少挫折,吃多少苦头,都是沈涣之在陪着我,鼓励我。常有人嚼口舌,说我一个女儿家不该习武练兵,唯有沈涣之一人,自始至终都不曾对我说过一句这样的浑话。

    如果是他,我想,我也会像缨姐姐一样,成日都笑着吧。

    但,还来不及容我多想自己的婚事,南境,便又起了战火,越国出兵侵扰大周,三个月间,已经连失了三座城池。

    朝中,还在为让谁领兵出征而争论不休,这些年,大周的几位老将都一一告老还乡,后起之秀又都并未曾经历过大战,万般无奈下,甚至有人提议,让我爹爹以六十岁的高龄挂帅。

    众臣心里都清楚,此战,挂帅的最佳人选是我阿哥,但碍于他驸马的身份,没人敢在陛下面前提及。

    阿哥自己心里也很焦躁,他日日将把临淮营的官兵操练得极苦,闹得兵营里一片怨声载道。沈涣之终于坐不住了,他与爹爹商议,想去求一求七皇子,让他向陛下开口,却被爹爹呵斥了一顿。

    爹爹说,让阿哥重新带兵这件事,除了陛下自己开口,无论谁在陛下面前提及,都不会有好下场。这些年,陛下一直没有真正原谅阿哥的这一次任性,这也是,阿哥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可是,让我们眼睁睁的看着南境百姓陷入水火,谁的心里又能安稳呢。我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沈涣之也是如此,阿哥更是。

    我们谁都没有对缨姐姐说这些心事,可是她那样聪慧,早已把一切都看在了眼里。

    三日后,缨姐姐没有对任何人说一声,便只身回了宫中,一入宫,她便到陛下的大殿面前跪了下去,一跪就是三天三夜,直到她体力不支,晕倒在了大殿前。

    可能,缨姐姐的这番举动,终于让陛下心软了,又或者,让陛下解气了,他宣了御医来给缨姐姐诊治,待她苏醒后,又将她安然送回了临淮侯府。

    和缨姐姐一同回来的,还有一道命阿哥挂帅出征的御旨。

    时隔十二年,我阿哥再度跨上了战马,背起了红缨长枪,站在万军之前,不怒自威,似战神重临。

    这一次,沈涣之作为副将,与我阿哥一同出征,而我,成为了大周第一位一马当先的女先锋。

    大军拔营那日,帝都的柳色正新,我们在城门前,挥别爹爹,转身那一刻,城楼上,突然想起了声声激昂的《郁轮袍》。

    这么多年了,缨姐姐的琵琶,依旧如昔日一般,有风雷之音。

    9.

    南境一战,比所有人预想的都要顺利,阿哥行军部阵无人能及,有沈涣之在侧统筹粮草,更无后顾之忧。而我策马在边境驰骋,神出鬼没,横扫八方,自第一战后,就再也无人敢嘲笑我乃是女儿身。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枕红缨简介 >枕红缨目录 > 第2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