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on
one。
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不是现在这般结局。
姜森瞧着他们感叹一句,“真好。”
餐车关闭,三人拿出各自备好的“干粮”齐齐摊在小桌上你一言我一语开启这顿普通却又不普通的晚宴。欢尔刷着朋友圈问景栖迟,“这什么意思?”
邱阳半小时前发布状态,Ctrl+Y。
景栖迟嘴里鼓囊着,“python
快捷键,选定行删除。”
姜森这时抬起头,“你懂
python?”
“嗯,”景栖迟漫不经心答道,“我学计算机的。”
欢尔给邱阳点个赞,收起手机,“护肤达人这意思就是忘记创业大赛项目重新开始呗?”
“被伤得不轻。”景栖迟笑了笑。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姜森搓搓手,“能和我具体说说你们做的什么项目吗?”
50,
副本2
通常得到一个机会是什么感觉?
梅花香自苦寒来,壮志凌云终有时,功夫不负有心人。
太快了,快到来不及反应,比超光速还要快。
毕竟这机会也不是靠“通常”拿到的。
从那座窗明几净矗立在
CBD
的大楼里出来,景栖迟才后知后觉刚刚参加完一场面试。
他什么都没准备,穿的是牛仔裤帆布鞋,兜里只有手机和百来块零钱,连到北京的车票都是早晨现买的。
一间,呵,半栋楼都是人家的。
走廊尽头是休息区,这里坐着一个看上去比姜森大些的中年男人,面前摆着咖啡。见他们过来放下手机,“小景是吧?你勇斗悍匪的事迹我们都听说了。”
拿一把弹簧刀去火车上偷电脑的……悍匪?
“逗你呢。”姜森在一旁笑,然后问,“喝什么?”
“水就行。”景栖迟当时想的是,自己是来接活儿的,别让人家破费。
他们开始与他聊天,几岁了家在哪儿怎么过来的,那架势就像抽中黄金大奖的幸运观众接受主持人采访,正经中又带一丝俏皮。而后话题转入他的学校、专业、做过的课题与项目,当然重点落在呕心沥血快半年的智能靶向专题上。他们问“你的数据图像甄选标准是什么,如何处理人为标注的差异性”“文本数据有没有做过反垃圾算法研究”“目前模型是基于什么考虑实验结果如何”“系统构建上你自己觉得哪里可以改进”,所有问题,一个接一个全部击中痛点。
即便有指导老师,即便啃过记不清多少外文文献,即便有本院医学院乃至电信院师哥师姐答疑解惑,即便不吃不喝不睡每天扎在机房实验室,这也不是他,不是他们这只团队可以做成的事。
景栖迟比谁都知道。
“我……”他摇摇头,“我解答不了你们的问题。”
知识、智识、能力,统统加起来的上线也不足以让他解答轻而易举抛出的任何一个问题。
一股巨大且不断膨胀的失落感油然而生。
“栖迟,”姜森拍拍他肩膀,“很正常。因为你想做或者说开始接触的事儿,你可能还意识不到,这是一项技术,是新的产业,是人类需要去攻克的未知领域。”
“并且,”另一人这时说道,“我们也在做,当然进度肯定快多了。”
景栖迟蹙眉打量他们。
“可以吧?”姜森朝同事挑挑眉,“半路上捡的。”
“挺好,学历欠点火候。”那人笑起来,“进你组你自己去跟人事说。”
被人看不起学历,也算人生第一次了。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