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里,
一定要和她说。
对此,严宵没答应,但也没说不行。
七中给每位家长发了一封家长信,意思是为了让学生们更好适应高三生活,学校将在暑假期间义务组织自习,从八月中开始,
直通开学。
信上说是自愿,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参加,但又有哪个学生敢不来呢?
高三了,不一样了。
*
周一这天,天热的离奇。
教室里空调呼呼吹着,却感觉不到凉,
每个人坐在座位上,挥汗如雨地写着卷子。
“我要晕了。”苏雨萌抹把汗,“我连题目都看不进去。”
陈星夏递来一张湿巾,
说:“一会儿去小卖部买冷饮。”
苏雨萌摆摆手:“我中午得出去吃冷面。食堂里的东西也令我头晕。”
她悄悄摸出手机,
在群里问有没有一起去吃的?
坚持夏天也要喝温水的谢正第一个举手,
他表示自己快化了,
不吃凉的怕是熬不过今天。
严宵则简单一个去字,
看起来还是不热。
中午,四个人出校。
其实出去这一趟也挺挑战的,
室内再热,也好过在外面蒸桑拿。
但为了能舒服一会儿,
也只有咬咬牙忍一下了。
进入西图澜娅餐厅,凉爽的冷气迎面吹来。
“啊。”苏雨萌闭上眼,“续命了。”
四人扫码点餐。
严宵照例掏出消毒湿巾,帮陈星夏擦拭餐具。
谢正笑笑,说:“还没恭喜严同学呢。”
“诶,是啊。”苏雨萌也说,“严宵你这也太厉害了!我妈说你那脑子简直不是人脑子。”
在刚刚结束的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严宵拿了金牌。
这个荣誉不亚于七中培养出一个考上北城大学的学生。
校领导们高兴坏了,在大门口的滚动字幕屏上24小时播放这条喜讯,还想给严宵照相,挂在大厅里展示。
严宵拒绝。
他对这事还好,仿佛就是出远门做了趟题,波澜不惊。
,尽在晋江文学城
也是,清冷学霸嘛,金牌就是洒洒水啦。
谢正又说:“你都拿下这个奖了,今年的实践加分就稳了吧?”
“不知道。”严宵摇头。
说到实践加分,这算是临饶的一个“小福利”。
临饶郊区有个村子,因为建设的好,上过好多次新闻,还成了国家农村发展经典案例,是明星示范村。
为此,临饶市政府颁布了一项政策,凡事去这个村子实践学习过的学生,高考可以加五分。
别看这五分也就一道选择题,但在高考中隔出来千军万马都是保守估计。
每年,争这五分的学生数不胜数。
但也不是人人都能争。
因为实践这事很难考核,加分要求也不够明确,里面可操作的人为空间就大,如果不是特别优秀的人得到加分,其他人心有不服,学校极有可能被举报。
“他加不加的有差别吗?”陈星夏说,“不如给别的同学。”
谢正笑道:“话不能这么说。不能因为一个人优秀,就让他中和别人的欠缺吧?”
倒也是这么个道理。
话说到这儿,冷面上桌。
四人也暂且不管加不加分了,先吃再说。
等填饱肚子,西图澜娅餐厅旁边就是家奶茶店,他们又去买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