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子站在一旁,看磨镜老人用水银将一面镜子磨得光亮。
身边有个人忽然对她说:“萧老板,你生意一向好。”
一开始听见“萧老板”,月牙儿还没反应过来,心里还纳罕:这杏花巷什么搬来了一个萧老板?她怎么不知道。
等那人又喊了一声,月牙儿脑子才转过弯了,这竟然是在喊她?
她惊喜地回首,见是那个拥有一面大穿衣镜的妇人,一只手插在腰上,同她说:“萧老板真是了不得,这么小小年纪,生意就做的这样好。”
月牙儿笑说:“哪有,都是大家捧场,我不过混口饭吃罢了。”
那妇人认真道:“从前我是将闲钱放在徐婆茶店里的,如今你那里还可以放吗?”
月牙儿不大明白:“我年纪小,不大懂,请姐姐和我说一说罢。”
那妇人听到月牙儿客客气气叫她“姐姐”,脸上不免带了笑,解释给她听。
原来从前她有了闲钱,都存在徐婆店里,徐婆给她一成利。譬如她存了一百文钱在徐婆茶店里,徐婆过一个月需多给她一文。从前,杏花巷有几家人都是将钱存在徐婆店里。
月牙儿心里飞快盘算着,一面问:“为什么不存钱庄里呢?”
“你不知道?”妇人愤愤不平说:“存钱庄里,还要给保管费呢!倒不如存在店里,都是街坊,存取方便不说,还能有一丁点利息。萧老板,你那里还能不能存钱呀?”
她这一问,有一个两个妇人也附和着,问月牙儿的店里还能不能存钱。
月牙儿打着马虎眼道:“我才知道这事,还不大明白章程,回去请教请教长辈。要是可以存,我一准儿同各位说。”
等她的镜子磨好,一路走回去,月牙儿心里已经将这笔账算清了。若是按照如今的旧例,人家来存钱,月得一分利,那么年利率就有十二分。这笔利息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了,后世银行的活期年利率撑死了也只四分呢。这样看来,收取他们的存款似乎不是很合算。
要是徐婆还在就好了,当初自己怎么没多问一句呢?月牙儿有些懊恼。
回了杏花馆,见伍嫂正在烧火,月牙儿走到她身边,问:“伍嫂,你见识多,可有听说有人把钱放在店铺里,拿利息的事?”
伍嫂压一压火折子,回道:“好像是的。”
见炉中火燃起来,她起身拍拍身上的灰,细细同月牙儿分析:“我听说有些人家会寻相熟的店铺,将闲钱放在他们铺子里,人家倒还会给一定点利息,真是奇怪了。帮人保管钱,不要保管费就很好了,为什么还要给钱?”
月牙儿又问:“这样子做的人多吗?”
“不多。”伍嫂道:“除非是认识的熟人,不然老板不愿吃这个亏。存钱的也担心店子倒了,自己一文钱都收不回来。听说几年前我乡里有一家杂货铺子倒了,几个在那里存了钱的婆子寡妇哭天抢地,闹着要寻死呢!要我说,家里挖个地洞,把钱藏起来,比什么都强。”
这倒不像单纯的储蓄了,月牙儿心想,有一点子集资的意思在里面。
“姑娘问这个做什么?”伍嫂往锅里添了两勺水,提醒道:“莫不是有人想存钱在咱们店里?你可警醒些,别到时候还要自己贴利息钱给人家。”
月牙儿点点头,笑说:“我算学乖了,这种关于钱的事,还要从长计议。”
至少,在她没有明确下一步的策略前,她不会去费力做这件事。
今日是个好天气,杏花馆才开门不久,原先已经预约的客人便到了。
靠近南窗的那张桌子,仍旧是最讨顾客欢心的。即使如今杏花已开至荼蘼,被风吹下好些洒在水里,仍旧有许多读书人打扮的年轻公子,喜欢对着花吃点心,以为是一件风雅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