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9章
情却很认真。

    月牙儿看了他一会儿,低下头挖了一勺鸡头米吃:“哼,真是个呆子。”

    第43章

    茶汤

    杏花馆巳时开门。

    连巳时还有小半个时辰,

    杏花巷里已然浮动着许多声音。

    妇人一边闲话家常一边用扫帚“刷刷”地扫尘;送冰来的伙计哼唱着小曲,手按在扁担上打节拍;偶尔有几声孩子们的笑,他们三三两两凑在河边跳房子。

    陈一吃力的推着独轮车,

    爬上桥时有些麻烦,但坡缓,

    也不是很累。一过桥心,独轮车自个儿往前走,

    他得以有机会擦一擦额上的汗。

    大概一两个月前,

    住在附近的陈一瞧见杏花馆生意那样好,等位的顾客有好些在河边闲谈。他灵机一动,

    便将自己摆摊的地点挪到杏花巷来。

    这附近多是人家居住的小巷,没有什么特别热闹的地方。往常陈一要做生意,非得一大清早起来,走到挨近秦淮河的地方,人烟才热闹,

    生意也才做得好。

    春秋还好,一到冬天,

    手上便生冻疮。而如今这样烈日炎炎的夏天,

    就是一背的痧痱子,很痒。

    但随着杏花馆名气越发大,

    杏花巷每日聚集的人也越发多了,尤其是天气晴朗的时候,有些人就是不到杏花馆吃点心,也爱在河边柳荫下坐着,

    或钓鱼、或赏景、或谈天——小凳是杏花馆的萧老板免费提供的,据说小河里偶尔出没的肥鱼也是她买的。

    人多,好做生意啊。

    陈一算是最早到杏花巷做买卖的,渐渐的,来这里讨生活的小买卖人也多起来。

    一开始过来摆摊,他还有些忐忑,怕挣的钱少,不够。但一日下来,陈一数了数铜钱,心里乐开了花,于是日日将摊子摆在这里。

    他做的是茶汤生意,独轮车上载着一个双层紫铜大茶汤壶,还有一个木桶,分门别类摆放着小罐,有枸杞、葡萄干、碎果仁、熟芝麻,还有一罐颗粒很粗的红糖。

    独轮车上还载着一摞粗陶碗,有主顾来,陈一便熟练的勺两匙糜子面,一手捧碗,一手扶住大茶汤壶,高高地将水一冲,调成糊,再撒上五色果仁和红糖,一碗茶汤便好了。

    来买的主顾,有许多是等着杏花馆放出位子的,在外头散步,总能嗅见杏花馆传出来的甜香,一阵一阵的,勾得人肚子很饿。他们来之前又不敢多吃东西,生怕将肚子塞得饱饱的,没地儿放杏花馆的点心,于是就更饿了。

    这个时候,从陈一那里买一碗茶汤,既解馋,又不至于吃太饱,也算得上是两全。

    陈一有个习惯,每月去知鹤观上香,自从来杏花巷摆摊后,他祷告的心愿又多了一条:希望杏花馆的生意一直这样红火,他也能喝点汤,方便照顾爹娘和妻儿。

    毕竟是借了人家的名气摆摊,陈一有时觉得不好意思,倘若见了杏花馆做事的人来买茶汤,只收他们成本价。但后来做买卖的,显然脸皮厚多了,有一个卖馒头点心的,公然喊着:“来,瞧一瞧翡翠花卷喽,比杏花馆便宜一半!”

    陈一看得发愣,生怕杏花馆的人出来赶走他们,便要那个卖花卷的低调些。

    “没事,人家才不跟你计较。”那卖花卷的揭开竹笼给陈一看,他卖的翡翠花卷,个头小,花捏地也糙,一看就跟杏花馆出品的点心完全不同。

    来买的人显然也知道,就是贪个便宜而已。

    这天陈一才将独轮车推过桥,就发现了一样新鲜事。

    只见杏花巷口紧挨着粉墙的那一侧,竟然搭了一个很长的棚子,上头有茅草和木头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美人小吃店_银河灿烂简介 >美人小吃店_银河灿烂目录 > 第1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