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8章
    半年后,经过层层筛选,留用人才百人。

    这一百多人还未来得及派职,一条传闻就走遍了大街小巷。

    先是有人天亮之时来敲登闻鼓,大骂科举是挂羊头卖狗肉,实则采录的一干人等皆出身世家贵族。

    很快,又有酒家来报,早在科举之前,就曾听见某个贵客酒醉之后,大肆议论本该绝密的试题。

    朝廷正一筹莫展,不知如何堵住悠悠众口之际,京郊处的一所学校忽然拔地而起,办学之人正是齐王座下幕僚之妻,名唤丝萝。

    传说此学堂来者不拒,不问出身,教学者更为世家大儒,打的是「普世」「兼爱」的旗号,顿时被百姓津津乐道。

    朝廷腐朽,可齐王贤能。

    世人一时感怀钦佩,皆称齐王为「齐仁王」。

    此「仁」字乃是大为僭越,既成仁王,何不为君?

    传闻说,北方暴民已成立了「齐天会」,动辄打砸官府,寻衅滋事,且有逐渐壮大之势。

    父皇急得直踱步,却不知如何挽回朝廷的名声,只好一声令下,将口出狂言的百姓全部拔掉舌头。

    我适时阻止了他,然后呈上了另一份榜单。

    「其实本次入选的,还有另一批人。只是此榜一直藏于福才宫中,秘而未发,只因兹事体大,儿臣不敢独断专行,本想过些时日再敬问父皇圣意,可如今事态紧急,不得不现在就拿出来。

    「此榜名为寒门榜,入选者皆为布衣草民,这些人将独立于六部之外,就叫社稷台,专听民声,为民伸张,更有监听百官,弹劾群臣之力。社稷台可直面帝王上谏,为君者,兼听则明,此乃利民利国之大变革。」

    齐王若不生事,这些位列「寒门榜」之上的学子将会受我一家驱使。

    可齐王借题发挥,我也好把这些人光明正大地送进朝廷。

    父皇盯着那寒门榜沉默了很久,他看我的眼光也有了微妙的变化。

    「寒门榜」一经发布,百姓的怒骂声顿时消弭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家家户户的琅琅读书声,即使不打算入朝为官,可社稷台已经搭成,若他日真的有怨要申,有苦要诉,难道提起笔来连状书都不会写吗?

    「寒门榜」的状元徐德志入宫拜见,双手高高捧举着一个礼物,我再三推拒,他却坚持要我打开看看。

    袋中竟然是一袋谷粟。

    他红着脸,磕磕绊绊道:「粮食是国祚之本,殿下功在社稷,恩德无量,这谷粟是我们寒门榜上所有人一把一把凑的,臣等必然尽心竭力,安定民生,报效殿下的知遇之恩。」

    我捻起几粒谷粟,果然,其中有江南米,也有山南谷,这是一袋来自我国一十七郡县的谷粟。

    我的头又嗡然起来。那个声音又一次从天而降。

    【恭喜玩家获得第四大神器,寒门之粟,作用:民心+50。】

    25

    科举舞弊泄题一事虽然平息了,可父皇的怒意却未消减,他终于不得不把目光投射在了自己那个看似愚钝纯良的弟弟身上。

    齐王身量魁梧,头脑简单——父皇一直是这样认为的。

    他还是抓捕了一批搬弄是非、煽动民间之人,经过昼夜的审讯,轮番的酷刑,七个齐王党羽终于露出水面。

    我看了这七人的诉状,闭上眼努力地回忆前世跟随齐王造反的那些人的名字,诉状中没有的,由我来添笔补上。

    宁可错杀一百,不能放过一个,最终沿着这七个人,我抓捕了一百多个齐王党。

    其中牵扯众多,令人咋舌。

    一时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世家大族中,曾与齐王有过交往的逃奔出京,自认问心无愧的也闭门不出,齐王府门口更是门可罗雀。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重生之不二臣简介 >重生之不二臣目录 > 第1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