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被陛下召见所为何事,仿佛一切与李相毫无关系。
御书房内,晋元帝静静地坐着,也没有吃早膳,捏着奏折与账本,忽而起身,朝着一面书柜走去。
他在书柜前站定,伸手将奏折塞进一层缝隙中。
“嘭!”
只听一声响,另一本陈放许久的奏折掉了下来。
存放之久,甚至不是本朝的。
晋元帝弯腰,将奏折捡起,奏折的纸叶早就泛黄,是前朝遗留的。
关于这本奏折,也是说来话长。
奏折上的字迹是李丞相祖父的,当年,谢氏被污谋反,是顺应前朝昏君心意的,谢氏男儿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留在京城的家人悉数被诛,老弱妇孺惨死,敢站出来为谢氏辩白的只有寥寥几人。
李太爷便是这寥寥几人之一。
第380章
虎符不给你,我留着造反
甚至,六岁的谢欢能够活着从京城到边境,不仅是因为朝廷为了威胁谢家,其中也不乏有那几位赤诚正直的臣子的原因。
晋元帝一直记着这份恩情,他登基时,李太爷早就逝世了,当时李家族长是李太爷的儿子,也就是李丞相与皇后的父亲。
李父当时在朝中颇有威望,晋元帝娶李氏之女,不仅是因为李氏的威望,还有李太爷的原因。
再后来,李父离世,李丞相掌握李家,一步步成为文官之首的丞相。
可惜,家族越来越鼎盛,人却是变了。
晋元帝记得,年轻时候的李相是有一腔抱负的,但他记不清,究竟是在何时开始变了的。
人终是会变的。
若只是有私心,晋元帝可以不计较,因为是人都会有私心,换个人也是一样,比如李父想让女儿做皇后,这世上没有哪个家族不想出皇后的。
比如李相想扶持老二,这是必然的,哪朝哪代也不缺乏这种事。
但,不论私心如何,都不该危害国家。
所以如今的李氏,已是留不得了。
晋元帝长叹一声,这声叹息说不清是为国,还是为家,或是为几十年即便会危及自身也要为谢家上书的李太爷。
“陛下,该早朝了。”太监在后头提醒。
晋元帝准备将奏折放回去,就在塞回夹缝时,一张同样泛黄的纸条,从两本奏折之间飘落。
从晋元帝的眼前,往下飘。
这是何物?
他疑惑地皱皱眉,一把抓住纸条,上头有几个字晕染开了,字迹潇洒,并不算好看,至少晋元帝每日看的奏折不会有这样嚣张的字体。
可只是一眼,他就认出来了,瞬间,怔愣在原地。
他面目凝重,看着纸条上写着——
“爹,我要娶妻了,虽然家世一般,但她是一个非常善良的好姑娘。”
“你同意的话,就给我写信回复,我现在住在金陵庄安巷江八胡同六十号,然后我就娶她做太子妃。”
“你要是不同意,也别回复了,听说你已经有小儿子了,我不回来也一样,你就让你的小儿子继承江山吧。”
“但是,虎符我可不给你,留着造反,也算是子承父业了。”
晋元帝惊愕不已,一时间多种情绪笼罩于心,他移步将柜子上的奏折再次翻找一遍,确认只有这一张纸条,才停下动作。
他捏着纸条,望向太监,语气是又惊又喜,“这纸条何时放的?”
忽而又成了愤怒,“为何,没有人察觉!你们都在做什么!”
大太监还不知纸条上是什么,但晋元帝从不无故发怒的,大太监当即跪下来,“陛下息怒!那纸条,许是什么时候与奏折夹到了一起,故,被放在了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