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47章
时,

    几乎成了人尽皆知的事。

    尤其是众人看到杨仲辅来上朝,心中最后的那点疑虑,

    也因此打消了。

    “杨大人,

    王爷当真回来了?”

    “王爷可有指示?”

    与杨仲辅交好的大臣,忍不住凑过来套话。

    至于那些坚定的摄政王党,则是挺直了腰杆子,

    高昂着下巴,一副势在必得的模样。

    风雨将至,

    连蝼蚁都能敏锐地察觉到,更别论这些人精一般的中枢大臣。就连那些摇摆不定,或是长久保持中立的大臣,也必须在这样关键的节点选边站队。

    如若不然,他日京都安定,他们就得将位置让出去,分赏给有功之臣。

    平迁暗贬、明升暗降,朝中多的是虚衔虚职,但凡重要的官职,理所当然该是那些功臣来坐,不然为党争冲锋陷阵的诸臣,何须压上全部身家卷进来?

    这样吵嚷的景象,一直持续到点卯完毕。文武官员分列两队,站在东西二大华门前静候鼓三严,再由礼官唱入班。

    今日朝会,仍不见皇上的身影。

    珠帘后落座的周太后,第一时间便注意到了杨仲辅的身影。

    在京都实际掌权者与文武百官的僵持战中,太后作为趁高时明离京,强行控制京都的临时上位者,她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手段去拉拢所有中枢要员。

    对于坚定的摄政王党,她无法一口气全部罢黜。在这段时间里,只能找由头让他们淡出权力中心。

    对于观望不前的中立官员,他们仍在权衡,等待时机。纵是太后主动示好,也不见他们靠过来。

    在这种情形下,杨仲辅的态度便尤为关键和敏感。

    他是周太夫人的亲儿子,本该与有着姻亲关系的周太后天然在一条船上才对,可他日前竟为了摄政王,当着朝臣的面顶撞太后。散朝后,他更是与周太夫人在府中大吵一架,气得年事已高的周太夫人当晚便搬进皇宫。大有京都杨家,内部决裂的态势。

    若不是考虑到杨仲辅的特殊性,周太后命言官参他一本大不孝,便可轻而易举地除他官职。

    但问题在于,杨仲辅作为京都杨府的家主多年,哪怕是在周太夫人的制约下,依旧培养出了他自己在朝中势力。

    若不能收服杨仲辅,站在太后党的阵营里,其他那些观望的人,又何谈靠向她呢?

    “杨卿。”太后和颜悦色地唤杨仲辅出列,“哀家观你气色有所好转,可是回府静心颇有成效?”

    杨仲辅不卑不亢地作揖道:“回太后娘娘话,微臣愚钝,在府中日夜苦想才能体谅太后的苦心。

    “眼下虽无实证说明王爷举兵谋反,但太后担忧王爷拥兵自重,却不无道理。况且皇上已年满十三,按礼法也该择适龄秀女入宫伴驾。”

    “考虑到皇室血脉稀薄,为巩固国本计,择定未来国母入主中宫,也是极好的。”

    外人听来,杨仲辅更像是当众与太后谈条件。

    谁都知道高时明潜回京都,昨夜与他在书房密谈。今日朝会,他便暗示太后封杨清浅为皇后,很难说他不是在主动示好,在两党中间为自己谋一个更好的条件。

    一言以蔽之,高时明给出的条件,他并不满意,所以他愿意向太后示好。

    至于册封杨清浅为皇后这事,正合周太后的意。外人旁观,也只会腹诽一句皆是姻亲利益。

    然而,杨仲辅没等太后笑着应下,他便继续道:“中宫可立,如今正好也是皇上亲政的时机。如此,帝后大婚,皇上亲政,岂不是好事成双?”

    “依微臣愚见,可遵太皇太后遗旨,提前促成皇上大婚后亲政,并收回佐亲王统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碎玉有声简介 >碎玉有声目录 > 第4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