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32章
院墙便是遵守规矩里最高的5尺六寸建的,但她还耍了个小聪明68,还在围墙上插了碎瓷片,加上碎瓷片高度,估摸有5尺七寸(180cm)。

    但谢祁的马,不算耳朵,已高过5尺七寸。

    沈渺有一回去给九哥儿送好吃的,远远便见着68谢祁家的围墙顶上有两只枣红色的马耳朵在抖来抖去,怪好笑的。

    马儿需要场地活动68,劳斯莱马竟比九哥儿更受不得68贫苦,栓在院子里没两日便抑郁了,开始不吃不喝,屈腿卧在地上提不起精神来,谢祁只好托家仆将它送回了陈州与它其他马兄马弟团聚。

    听闻这枣红大马一回陈州老宅,住上了大马厩,有一整片草地奔跑——为了养马,豪族之家都会留出二三十亩的旱地不种庄稼,光种苜蓿草。谢家也是如此。从68古至今都是这个道理,买马(车)容易,养马(车)难啊!

    劳斯莱马很快便好了起来。

    随后,谢家大娘子便托九哥儿的舅舅,给九哥儿送了头驴来。驴兄便十分68符合无产阶级的气质,在杨柳西巷适应良好,吃嘛嘛香,一天能拉十五斤的驴粪,铲得68周大直捏鼻子。

    九哥儿在杨柳西巷安顿好不久,沈渺家中“灶王码”上画的天干地支图,再68翻过三68张,便到小寒了。

    小寒是一年里合祀众神的大日子。

    街上已在敲锣打鼓准备“腊祭”了。人们终岁劳苦,此时农事已息,会68借隆重的祭典游乐一番,也是为了祈福消灾。为此,顾屠苏早起便来敲沈渺的家门,说是坊正来说了,杨柳东西二巷要凑一条“送瘟船”推到城外去烧,通过送船将瘟神送走,以驱疫送瘟、祈求来年平安福康。

    杨柳两条巷子同属一个“厢坊”,由坊内的百姓共同推举德高望重的老人担任“坊正”。为了在腊祭中不输其他厢坊,杨柳巷里居住的各户都达成了共识:每家出五百文,造出一个巨大的送瘟船来,以往用竹片做龙骨、船板的多68,今年便用杉木,这才能做得68更68大,必胜!

    再68在外头糊上绘制好的彩纸,雕刻好钟馗神像和被叉子叉住的厉鬼,还在船身、头尾上绘制各种彩绘图案,如龙纹、云纹、水纹、花卉等[注]。

    船上还会68插满各色小旗子,写上为送瘟船捐资的各户人家的名字。

    沈渺没填自己的名字,也没写济哥儿的名儿,特意写的“沈记汤饼铺”——腊祭时人山人海、锣鼓喧天,多68好的宣传机会68啊。

    顾婶娘见她这么写,也忙让狗儿代笔,不写顾叔的名字了,也写“顾记酒坊”,到了午后,一家传一家,整条巷子的旗子都变成自家铺子名了。

    九哥儿才搬过来,也爽快地出了银钱,沈渺还好奇他会68在旗上写什么,他却合上书68,理所当然地笑道:“我68自然也写沈记。这样沈娘子便有两面旗了,能让人多68看见一回。”

    沈渺那一刻说不出心里什么感受。

    心底微微酥麻。

    送瘟船建造之事自会68专门委托做这些腊祭器物的老师傅动68手,沈渺全不用担心,交了钱,定了旗,便不再68管了。

    因是合祭,反倒要专心预备自家的祭品,否则太敷衍跌了分68,会68被人唠叨一整年:腊祭时的祭品十分68讲究,要酿腊酒、做腊肉、腌腊八蒜,还会68准备新鲜的谷物、豆类,如黍、稷、米、麦等。祭祀时便装在小碗里贴上红纸,象征着68对土地神赐福五谷丰登的感谢。

    腊肉、腊八蒜沈渺上个月便做了,腊肉还被麒麟偷吃了好几68口68呢。腊酒她便不在行了,于是直接跟顾婶娘家买了一坛,以备在腊祭那天奉献给神灵。

    腊祭过后,供桌上的各类谷物便要混合烹煮成腊八粥,这倒是延续到后世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汴京小面馆简介 >汴京小面馆目录 > 第3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