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让所有人知道这个天大的好消息。
接着杀进天天,指挥小谢让他赶快帮忙,将证书挂到墙上。
干完活,小谢暗暗告诉夏天梁,王伯伯在街道领奖,不要太神兜兜,炫耀般对着其他几个社区的书记说——诶,你们那里饭店也不少吧,怎么就没人拿到这个称号呢?还是要多练练,也欢迎你们来辛爱路的天天饭店取取经。
他学老头子,如今已有九分相似,说话腔调活灵活现。
消保委的这场评选,声势规模颇为浩大,得了这个名头,沪上几个美食媒体相继来天天探店。某日,夏天梁接到一个电话,对方操着一口港普,说是香港那边的电视台,最近正驻扎上海,拍摄一部饮食纪录片,从不少食客口中听说天天的名字,想来看一看。
隔几日,辛爱路开来一辆厢式货车,停到99门口,直接把这条单行道堵得严严实实。
王伯伯见状,一个箭步蹿上去,腿脚利索得仿佛年轻二十岁,“哎哎,虚线看没看到?这里不好停车的!”
车里下来几个年轻人,赶紧和他打招呼,说不好意思,我们落个车,搬一下摄影器材,不会很久的。
夏天梁出来解释,说是电视台来拍点东西。如今王伯伯对天天是无底线容忍,不抓违停了,只催促他们卸完,速速将车停到规定位置。
采访选的下午时间,不影响生意,店里只有包括徐运墨在内的几个店员。众人扛着器材进到天天,随后有个矮胖的身影钻出来,工作人员立刻为他让路,态度极为尊重。
来者年过七十,却仍旧一头黑发,身型较宽,红光满面,精神状态饱满。他踏进天天,四周望一望,表情颇是怀念。
夏天梁与他握手,得知对方姓唐,食评家来的,也是这部在地纪录片拍摄的发起者。
虽为香港人,但这位唐先生的普通话带点沪语口音,交流起来倒是亲切。
周边工作人员还在架机位,唐先生坐下,看过菜单问夏天梁,除了这道咸肉菜饭,待会可不可以点一些菜单上没有的菜。
“可以是可以,但要看我们能不能做。”
对方点头,说那就好,然后一点不含糊,直接报出三个菜名:青菜百叶、沙律牛排、炒螺蛳,
夏天梁听了,知道碰到懂经的老行家,笑一笑,说我去后厨问问。
单子送到厨房,赵冬生报完,吴晓萍哎一声,眉开眼笑,说可以啊,今天走怀旧路线,全是乍浦路模子菜。
“烧吗?”
“当然。”
三个盘子很快送出,唐先生看到之后,变成小孩一样拍着手,愉快道:“嗲的,就是这个颜色,这个气味。”
他动筷,吃完闭起眼,再睁开,询问夏天梁:“能不能请你们的大菜师傅出来见个面?”
夏天梁没立马答应,对方忽然一笑,“以前在乍浦路的王都,我是吴师傅的忠实粉丝。”
仅凭一张嘴,居然可以吃出如此门道,实在厉害。夏天梁说您请稍等。
吴晓萍洗过手,从灶间出来,等待的人一见他,抬声喊:“吴师傅,还记不记得我?”
“唐生?”吴晓萍也有些意外,“十多年没见了吧。”
得遇故友,两人均是喜悦。坐下后,唐先生道出真实身份,说自己是上海码头出身,早年经商,一条乍浦路,一条黄河路,那都是从头吃到尾,再从尾吃回头,然而印象最深的,还是王都和茹茹这两家店——乍浦路双子星,东吴西童,两位大厨各有风范,当时谁人不晓。
问起童师傅的下落,吴晓萍大笑,指着自己说:“我啊,不过是代班,你要早点或晚点过来,遇到的就是他了。”
能在这家小店集齐双子星,谈何容易。唐先生对夏天梁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