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7章
黑,不甘地退回原位。

    御史大夫上前:“臣也要参扶光公主,肆意打杀内廷掌事李延,陈尸午门,藐视圣躬,逾越礼制……”

    为免戚凛风搅和,御史台这次是咬死了弹劾扶光公主,以戚凛风为首的一干朝臣们,也不甘示弱,当堂与御史台吵得面红脖子粗。

    朝堂上唾沫横飞。

    南兴帝坐于高台上,隐而未发。

    堂下的承恩公埋着头,隐隐觉得哪里不对,可一想到,宫里至今没有其他消息传出,想来皇后娘娘和三皇子那边应是妥当的。

    于是,又摆出了作壁上观之态。

    这一吵,足足吵了半个时辰。

    直到,张德全奉茶上殿,南兴帝接过茶杯,送到嘴边,却连喝也没喝,就将茶杯用力掷到地上。

    “哐啷”一声,碎片飞溅。

    顿时!

    “陛下请息怒。”朝臣们‘扑通’跪了一地,尤其是周御史,额头上连汗都冒出来了。

    殿内鸦雀无声。

    半晌!

    南兴帝问承恩公:“扶光公主将李延陈尸哪里?”

    承恩公顿觉不好,连忙走到堂中,躬身作答:“回陛下话,是午门外。”

    “午门外?”南兴帝怒极反笑,“为什么朕听众卿们一口一个陈尸午门,仿佛真有其事,众卿们所奏不实啊!”

    一句“所奏不实”,令在场所有人都惊惧不已。

    南朝不以谏言获罪,御史台可以畅所欲言。

    却以【言论不实】论罪。

    轻者罢官去职,重则杀头流放。

    但凡言论不实,若皇帝有心追究,那就是愚弄天子,有欺君罔上之嫌,本就不是什么小罪名。

    可朝臣们不明白,午门和午门【外】一字之差,也就隔了一道门墙,百官们每日早朝,到了午门外一射之地,就要停车下轿,步行入宫,以彰显对天子的敬崇。

    二者之间又有什么区别?

    “朕记得南朝律法,没有哪一条明文规定,不允陈尸午门,更遑论是午门外,扶光也只打杀一个家奴,陈尸午门外,给宫里不长眼的狗奴才们警醒警醒,怎还闹到朝堂上,令各位卿家如此愤慨其说,仿佛十恶不赦?”

    午门是朝圣之路,不论是陈尸午门,还是午门之外,有藐视圣躬之嫌,他们弹劾扶光公主,何错之有?

    可陛下并不认为扶光公主此举藐视圣躬。

    他们就有小题大做之嫌。

    扶光公主杀鸡儆猴,儆的是宫人,也是满朝文武百官,可陛下却偏说,是为了警示宫里的奴才。

    朝臣们弹劾扶光公主的行为,就实在没有道理。

    承恩公惊惧不已,直到此时他才隐约明白,陛下故意隐而不发,是想看看,到底是谁联合御史台,在背后借此事兴风作浪。

    便不是宫里没有消息传来,而是消息根本传不出来。

    这是一个针对承恩公府的阴谋。

    承恩公府被算计了。

    “东海侯进献的紫鲛珠,是朕赏给扶光做首饰的,什么时候,朕的赏赐之物,也能随意被人抢夺了?”南兴帝留下了一句意味不明的话,大步离开了大殿。

    张德全连忙掐着嗓子,喊了一句:“退朝!”

    可朝野上下,已经炸开了锅。

    紫鲛珠是东海侯进献的。

    东海侯世子不日进京。

    朝堂上下,又有谁是真的傻。

    宁瑗公主抢夺紫鲛珠,忤逆圣意还在其次,更深一层的意思,才叫人心惊胆战。

    承恩公藏在袖中的手,隐隐有些发颤。

    扶光公主以一盒东海侯进献的紫鲛珠,以退为进,打杀李延,陈尸午门外,主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扶光长公主简介 >扶光长公主目录 > 第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