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99章


    今年南朝年景本就不好,许多百姓受了灾,上半年粮食欠收,下半年粮食减产,朝廷也没有出面赈灾,地方官府赈灾力度不大,全靠民间义商们自发赈民。

    还是他从中牵头,联络了义商,由长公主暗中带头发起,这才没有造成饥荒。

    可若不强行征粮,西蕃一旦打进来了,受苦的还是百姓。

    征南将军和骁骑将军手底下,拢共才三万兵马,加上三诏的兵力加起来,撑死了也凑不足十万,而他们面对的,将是十万西蕃铁骑,西蕃自古以来,就是不弱于羌族的雄主。

    戚家军向朝廷求援无果,无奈之下,很可能会向岭南借兵,可岭南的局势甚至比西南还要危急。

    一场北征,令整个南朝变得岌岌可危。

    时至今日,不知顾党是否后悔?!

    朝中静了片刻,国难当头,却再没有一个人肯站出来。

    放眼朝堂,再也不见柳大夫、黄御史、温侍郎等忠义之士的身影,唯有一干要么与顾党同流合污的利欲熏心之辈,要么唯唯喏喏,不敢得罪顾系的胆小之人。

    恍惚间,石尚书又想到了,杭州水患时,是长公主义不容辞,平灾治疫,赈济百姓;

    陛下病重之际,是长公主当仁不让,肩挑国担,摄政监国;

    云中国异动时,还是长公主临危受命,远赴险地,平定西南;

    也是长公主以身为饵,诱南越国出兵,助戚家军平定了南越,完成了南方大一统。

    长公主用自己挺拨的背脊,撑起了朝廷的脊梁。

    如今还有谁能担起南朝社稷?

    第515章:与姜朝交涉

    半晌过后,顾相仿佛下定了决心,整个人仿佛苍老了十岁:“我们带个头,尽量多捐一些物资,看看商绅们反响如何,如果不配合朝廷,就挑一批出抄家做个典型,再酌情向百姓征粮。”

    商绅家中肯定是有粮的,他们捐得多,朝廷需要百姓征的粮食就少些。

    连顾相都开了口,朝臣们便是有些不乐意,也只好表示赞同。

    西南那边有了章程,顾相又道:“至于南越,越民是蛮人南迁,形成的大部族,自古民风彪悍,是称霸东南沿海的霸主,全盛时,国力不在南朝之下,大虞朝末年,越族南侵,远在荆州的戚氏,携族人南下抗击越族,之后助太祖在南朝建立政权,随后朝廷在登州设下防线,命东海侯镇守,又在岭南设下防线,戚家世代镇守,这才挡住了南越国南侵。”

    由此可见,南越国对南朝的威胁到底有多大。

    南朝历代皇帝,就没有不想平定南越,完成南方大一统的,而这一切,让长公主做到了。

    无论是平定西南,还是平定南越,这一切都是由先帝主张,长公主主导完成,与南孝帝没有丝毫关系。

    “南越与南朝世代交战,是世代累积的国仇家恨,”顾相垂下眼睛,顿了一下话,“如今南越灭国,越民屈服在南朝的强威之下,并非真心归顺,暴乱也是早晚的事,实非骠骑将军之过,陛下要下旨为骠骑将军正名,安抚军心,越民看到朝廷对骠骑将军的支持,总要掂量一二。”

    他很清楚,是因北征一事,让朝廷露了颓势,这才让越民爆发了大规模的暴乱。

    百万越民,百万兵,骠骁将军在南越的压力,不比征南将军少。

    眼下朝廷能给予的支持十分有限,便只能想办法,尽量不给骠骑将军拖后腿。

    朝臣们埋低了头,一个个像锯了嘴的葫芦。

    之前一个个指责骠骑将军丧心病狂,杀得太多,现在他们却觉得,还是骠骑将军杀得太少,这才让越民集结成势,爆发暴乱,就该像当年李靖灭突厥,灭其国,绝其种族苗裔。

    南孝帝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扶光长公主简介 >扶光长公主目录 > 第9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