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南去任知府了。我们家那口子说,要不是这样,丁夫人怎么可能帮亲家又出钱又出力!否则她亲家要是还不起借的银子,岂不是把丁家也拖下了水。”
看来大家都知道这件事了。
姜宪眉头微蹙。
她一直关心着黄河决堤的事。但朝廷的邸报上一直都没有提到这件事,她几乎可以肯定,前世三月的黄河水患是开封府那边瞒不住了,才报给她的。
从九月到次年的三月,大半年的时间,那么大的事,她居然一点儿都不知道,可怜她前世还以为是天灾,从来都是七、八月的汛期突然改到了三月份。
就是李谦,当初也委婉地安慰她,既然已经发生了,就不要多想。
可见他也是知道的。
蒙在鼓里的,只有她一个人罢了。
在前世,这样的事还有多少呢?
姜宪发了一会儿呆。
何大舅太太不免有些后悔,觉得自己不应该和姜宪说这些事的。
她家那口子听说了这件事都把丁大人的亲家破口大骂了一顿,更何况是像郡主这样掌管过国家权柄的人,恐怕会更痛心。
何大舅太太忙道:“说来说去,只能怪这世道太乱了。还好郡主回来了,王爷又有人相伴,有人相陪了,多好啊!”
姜宪笑了笑。
是啊!
能压下这件事的,只可能是内阁的那些辅臣。
朝廷已经如此**,前世她就知道了,怎么重来一世,她还看不透呢?
姜宪不想让身边的人担心,索性笑着转移了话题,问起了太原的事。
何大舅太太就把李长青什么时候去的五台山,何夫人在家里如何帮她准备坐月子的东西,阿驹又是如何的长进,春耕的时候跟着家里的管事回了汾阳老家,何大舅又帮着李家做成了哪几桩好买卖,金大奶奶也怀了身孕,都给哪些人家报了喜芸芸,说给姜宪听。一个说得津津有味,一个听得兴致勃勃,到了用晚膳的时候那话还没有说完。要不是瞳娘抱着睡醒了的萱萱过来给姜宪请安,两个人只怕还有话说。
※
有亲们问我月票双倍的时候为什么不加更?
因为要为全渠道的里的亲们在商量着怎样凑钱丢月票红包,大家你几元,我几十元,他几百元,满满都是热情的投入。
我突然间热泪盈眶,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有发了个双手合十的图,感谢大家。
自我写《慕南枝》以来,一直对这篇文、对自己充满了怀疑。单单从最直观的成绩排名上来看,月票榜始终难以第一,这个月的月初甚至跌出了前十。
我在网络的这头寂寞地写作,常常在问自己,是不是我写得不够好?是不是这个题材大家不喜欢?是不是我和大家的交流太少?可我又不知道怎样去改变这种局面。有时候我也会章节的最后写,请大家给我投张月票吧,告诉我你们还在读我的文,你们还喜欢着这本,你们还支持我继续写作……这些全是肺腑之言。
今天,大家却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你们一直关注着,爱着我,支持着我。
我觉得自己做得太少。
其实每次大家在书评区讨论、在我的……我都有一一看过或者默默窥屏,却总是不大好意思回复,也不知道怎么回复比较合适——一方面是我坐办公室多年,习惯了“公事公办”的聊天风格,连小吱吱都会说跟我聊微信好像总是面对一张“冷漠”脸,于是常常只能在最后加一两个大笑的表情;一方面是我担心只言片语的回复会给你们造成对文的内容的误导、影响你们自己的感受,甚至引起不必要的争论。
现在看来,是我想错了。
大家都在为我努力,我却在这里怀疑自己,一声不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