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他们有伙伴,有后备,有集体,但在心灵上,注定要有更强大的承受力。
因为很可能有某一处黑夜,需要他们自我燃烧,有某一处荒原,需要他们一骑独闯。
这路,必须有自己走的能力。
记者们很多重要的时刻,是没有见证的。
一篇报道写完,他们就要奔赴下一个新闻现场,一些人出现在他们的故事里,但却很可能在也不能见面。他们永远在那条通往黑暗的路上——
因为是擎火炬的人。
在毕业典礼上一个人走红毯,宁馥倒是没觉得有什么可悲,坦坦荡荡接受了大家同情和好奇的目光。
大家都想不到,一向以优秀著称的宁馥,竟然会独自出现。
在踏上红毯的最后一刻,她把中视一套的直播链接发给了学妹。
学妹顾不上看内容,直接就点击了播放。
“我叫宋武,家在黑省春市,我十四岁了。”
“救救我……”他说。
“我叫李家龙,家住大樟树县,今年十七岁。”
“其实也没所谓,流浪要饭也没什么不好,学会少挨打就好过了。”但当他被问到是否想回家的时候,他沉默了。
“我叫陈晓军,家住南华市福田镇五里屯,我三十三岁。”
“我要回家啦,我要回家啦……”他灰白的眼中噙着热泪。
在花团锦簇,充满气球装饰的红毯现场,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张张肮脏的脸。
他们是一群乞丐。
第57章
仗剑人间(23)
负责播放视频的学妹倒吸一口气。
她注视着屏幕中那些肮脏的,憔悴的,卑微而渴求的脸,突然有一种悚然。
就像全身过电流,毛孔张开,寒毛直竖,头皮发麻。
用震惊来形容似乎也不尽然,但用震撼来描述有缺了几分敬佩。
就仿佛在暖洋洋的香风拂动中突然吹来一股冷气,这冷气让所有人都都一个激灵。
中视一套是中视所有频道里扛鼎的新闻综合频道,被称为中视喉舌,午间新闻之后的《社会调查》专栏收视率连续二十年都是同时段所有节目中的最高。
刚刚播放的只是节目的先导片。
“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社会调查》。”主持人的声音从红毯现场设置的四个全方位音箱中传出来,是中视主持标准的播音腔。
《社会调查》的当家主持赵劲松鬓边已经微白,他不仅仅是台里的“名嘴”,更是首屈一指的新闻评论人。这档节目和他是互相成就,在一片歌舞升平的中视节目中堪称一股清流。
曾有领导专门和中视的负责人提过,几乎是个部门的负责人每天都要看一套频道的《社会调查》。因为上中|央去开会,时不常地就问一句,“今天社会调查的节目看了吗?”
针砭时弊,无冕之王。意义就在于此。
谁都爱听好话,可但凡是有心有脑子的人,就知道那些不太好听的话不能堵住耳朵不去听。
社会也像一个人,会生病。
有些个人的悲剧或许只来源于命运的捉弄,但所有微渺的命运,都可能聚合起来,最终形成社会的病灶。
《社会调查》就是一把刀,一把刺破疥疮,挤出脓水,刮骨疗毒的手术刀。
国内也不只一家电视媒体做这方面的节目,但没有一家能有这样的影响力。
一方面,他们各方面的资源都无法和中视匹敌,另一方面,也难免走向博眼球的路子——大众更偏爱“坏消息”,越是猎奇的、可能引起恐慌的愤怒的新闻,就越能带来流量和关注度。一次两次还好,时间长了,公信力也就失去了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