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给他的两件物品收起来。
每个人都有他的使命。
而他的,就是不辜负这些为祖国拼尽最后一滴血的人。
说是英雄,可谁又不是正当青春,本该有大把的好年华?!
没有太多的时间叙话,运送烈士遗体的车就要启程了。
没有送行的仪式,没有鸣笛或者鸣枪的致礼。
那辆蒙着墨绿色篷布的军卡就这样,悄无声息地驶上了归乡之路。
“唱首歌送一送吧。”院长说。
“再见吧妈妈再见吧妈妈
军号已吹响钢枪已擦亮
行装已背好部队要出发……”
宁馥唱的这首歌叫做《再见吧妈妈》。
不悲壮,也不激昂,婉转悠扬。
这本该是首送战士出征的歌,现在,却成了送他们回还故乡的安魂曲。
“……你不要悄悄地流泪
你不要把儿牵挂
当我从战场上凯旋归来
再来看望亲爱的妈妈……”
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作者有话要说: 啊啊啊错了宝子们,粘的时候粘乱了……重新贴还不能少字数,多补几百字QAQ来晚了见谅,本章洒落小红包100个哟
*有没有宝子记得第一个故事,牧仁与宁馥重逢前,去打仗啦
*《为人民服务》
*被子的故事,化用自茹志鹃的短篇《百合花》,讲得是jf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去看。非常非常感人
第166章
重振河山(32)
从那次受伤醒来后,宁馥就从来没有在大家面前唱过歌。
名义上她是文艺兵调过来的,但从前段时间那次严重的摔伤以后,大伙开联欢会啊、表演节目啊的场合上,宁馥都从来没有开口唱过歌。
不是大家没起哄让她“来一个”,实在是她这一失忆,好像就连怎么唱歌也都忘记了一样,连调子都找不到了。
而送阵亡的战士们归乡,她的歌喉,终于重新婉转悠扬起来。
那辆蒙着军绿色篷布的卡车在路的尽头转弯,消失不见。
而战地医院还有很多事要忙。
战斗还没结束,大家就没有太多的时间用来悲伤。
但院长还是多留了一份心思,他让宁舒英寸步不离地跟着宁馥。
宁馥让人把随身的匕首带回家乡,这举动实在让人放心不下。
院长是怕她抱着必死的决心去给哥哥报仇。
一个才十五岁的小姑娘,仇恨可以驱使她抛却自己的生命,去做很多危险的事。
但院长不清楚的是,接受这个任务的宁舒英,心中也燃烧着复仇的火焰。
***
“我想到前线去。”
宁舒英蹲着,拔掉墓前的几根杂草,对宁馥说。
也有许多战士无法被运送回国内。
——他们已经无法辨认、甚至无法收殓。
最终只能给他们建造了简单的衣冠冢。
前线的部队还要打仗,这些事都是后方,包括战地医院的医疗兵们完成的。
衣冠冢是女兵们亲手拿着铁锹、铲子,一锹一铲挖出来的。
墓碑上刻写的名字也很简单。
有某某班的二娃子,某某突击队的李队副,还有的干脆写的是,“步兵二营一连三人”。
血肉混在一起,就是真正的“你中有我,我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