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
两家人吃得不亦乐乎,原本菜里没肉,可吃起来居然比记忆里的肉菜滋味都不输。
盘子里最后剩一点肉末沾粉条,柯家人非要68让给叶家人吃,玉姐儿看了看柯家孩子眼巴巴守着桌的眼神,将那粉条夹了给孩子吃。
柯家小孩先是看了娘一眼,没被骂才慢慢一点一点吃进嘴里,咀嚼得一顿一顿,似乎在品味这点粉条肉末的香气。
最后吃完了还忍不住又68拿最后剩下的一点槐花碎沾了沾碗里的汤汁,将饭碗擦得干干净净才心满意足放进嘴里,打了个痛痛快快的饱嗝。
舅爷老人家身子骨不错,都七十了还能一口气吃一碗叶盏送来的芥末根炒槐花。
吃完后倚门大骂叶大官不孝,既不孝顺爹娘又68不惦记舅舅,这么多年也就68看了他一次,还是有事相求才登门。
叶大富不好跟着骂二弟,在旁苦笑。
乡下人家舅舅的位置很高,每家媳妇去世没有娘家人过68来看一眼绝对不能安葬,要68是娘家人说自68家姑奶奶去世得冤枉那当场就68得找仵作验尸,不能耽误片刻。
婚礼葬礼上舅舅都要68坐主桌上位,分家分财产时见证人里面更是得有舅舅。
所以像叶大官这样不敬重舅舅的人实在是异类。
宓凤娘不好说婆家人不是,躲到灶房里跟舅舅儿媳妇磕牙,倒得到了一个消息:如今水田涨价了。
等68从舅家告辞,舅爷倚着门口不住大声喊:“别忘了秋社日来,蒸新麦饭、割豆腐、杀秋社猪。还有两尾泥鳅加黄酒焖熟!”
“哎!”叶大富跟他老人家招手,“我一定还来。”
从柯家出来,叶家人在村里走访,果然发现田地价格上涨了:原先二两银子的田地如今涨到了三两银子。
叶盏琢磨一下:“是不是因为这些68年太平盛世,村里人们68休养生息,所以田地价格也上涨了?”
早些68年战乱大家元气大伤,还没缓过68来,所以田价不高。
可是这些68年四海承平,所以百姓生活越来越安逸,生孩子越来越多,活下来的孩子也越多,人口逐渐增长,田地的价格便水涨船高。
“这么看来,要68尽早买田,要68不一年一个价。”叶盏当机立断。毕竟人口激增后口粮得天天吃,居住条件却68可以暂缓改善。
叶家人带着一百七十五两,原本计划是这样的:全部68买八十七亩水田,或者68买拿一半买田,剩下一半买乡下宅子方便照看。
可如今一看只能买五十八亩水田,倒不如将钱全部68拿来买田更划算。
"要68不买旱田?"玉姐儿提议。
水田的价格也比旱田要68贵许多,若是不挑剔,二百文就68能买到旱田。
只不过68叶大富作为资深庄稼人还是建议买水田:“看着水田贵,可出产的谷物也多。”
而且旱田得费心费力打理,他们68全家人以后在汴京,没有太多精力时间盯着佃户,难免会照顾不周。
“那……真的不买院子了?”宓凤娘将信将疑,毕竟她活了这么多岁数田价一直维持不变,还没经历过68价格上涨呢。
“乡下有个院子也是我们68家的根。”如今既然有钱了,宓凤娘还是想有个固定的房舍。
叶大富却68很相信女68儿:“盏儿自68带福运财运,好几次发财都是她的主意,这次我也听她的。”
其余兄妹也相信叶盏。宓凤娘便也相信了女68儿,叶家人达成68一致:钱全部68拿来买稻田。
只不过68就68算全部68买田,也不过68能买五十八亩水田。
五十八亩地听着不少,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