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59章
常驻,张太监架着皇帝放在侧边的榻上,御医已背着药箱冲进来。

    赶紧打开药箱拿出针包,连连施针,又揉搓按压,皇帝这才醒转。

    头疼欲裂。

    皇帝犯病已不是第次,最近越来越频繁,看张太监小心翼翼伺候皇帝服了药后,御医不得不硬着头皮上前。

    “禀陛下,头风之疾,且忌怒疲。”

    “陛下先前重病场,本就需要长期调养,可如今……不亚于雪上加霜。”

    到底是年纪大了,恢复能力本就不可能如年轻的时候。皇帝年头那场大病损伤了根本,不动气,不劳神,认认真真调养几年,还能补上个七成。

    可现在这样。

    不说调养了,皇帝身体状况是急转直下。

    御医不得不隐晦提醒:“……若长此以往,恐损元寿甚巨。”

    这已经很含蓄了,皇帝这是头疾,真的很难说会不会明日个暴怒,就此直接倒下了。

    就算不倒下,继续这样下去,命也不长了。

    真不行。

    ……

    渐渐入夜了。

    小太监轻手轻脚把灯燃起,然后罩上层厚纱,让光线更加柔和。

    室内落针可闻。

    御医说完之后,借口调整药方退下了,就剩张太监等人含胸弯腰低头站着。

    动不动,就听见滴漏滴滴答答。

    晕黄的烛光下,皇帝斜靠在短榻上,脸色阴沉,动也不动,他两颊微微下垂,颜面罩上层灰色,短短几个月,像老了十年。

    良久,他抬了抬眼皮子,将视线投在御案上最左侧,放他批过但待定的折子位置。

    那里只有封折子。

    “把折子取过来。”

    张太监轻手轻脚,赶紧取了,递到皇帝手里。

    皇帝翻了翻,这是淮南道上的折子。

    是淮南道监察使和泗州刺史的联名上奏,漕粮官船行至运河通济渠段,官船翻侧,漕粮落水被毁。

    从前年至今,已经是第二十起。

    运河是南北运输登车最重要通道,漕银漕粮盐铁等税收和战备物资的必经之途。

    开始觉得是偶然,可后来刺史换了,监察使换了,通淤修渠的银子已拨了下去,还是不断有官船翻侧。

    那就明显有问题了。

    淮南江南带,还临近靖王封地。

    皇帝欲遣钦差前往调查处理,可此事何其重要,钦差分量必须极重,且能耐分量忠诚等等需样不缺,他时没斟酌好人选。

    “传朕口谕,书省拟旨,着宁王萧迟、安王萧逸为巡南钦差,出京查清并处置通济渠覆船事。”

    皇帝阖上折子,扔了回去。

    ……

    皇帝不得不将两个儿子撵出京去了。

    降降温。

    他再趁这段时间布置布置。

    说来不服老,但皇帝身体真受不住了。

    当天下午,圣旨降下。

    “儿臣领旨!”

    萧迟接过明黄的飞龙纹卷轴,旨到三日内出发,他站了起身,张太监说:“三殿下,陛下还有口谕,说让您明日进宫趟。”

    按照约定成俗,圣旨降下当天算天的,那就是后天就该出发了。

    萧迟点点头,吩咐王鉴送张太监出去。

    他转头,先扶起跪在他身后的裴月明,裴月明接过圣旨看了眼,递给小子按规矩供起。

    是挺突然的,但怎么说呢,也有种意料之外,情理之的感觉。

    诧之后,就淡定下来了。

    没多久,段至诚周淳葛贤等人陆续赶到,段至诚捋了捋须,“大病场后,陛下精力远不如前了。”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和大反派互穿的日常简介 >和大反派互穿的日常目录 > 第5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