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你在为他付出的时候,他也在默默的为你奉献一切,这便是最好的两情相悦。
那一日,阿九醉了,
怎么也不肯放开无情的衣袖,
无情只好将自己做好的木簪塞进了她的手里,但其中还有一枝未曾完成。
今日,
这两枝木簪终于合二为一了,
这一瞬间就像是他们的心合在了一处。
四目相对,眼中除了彼此,再无其他。
甜蜜的时间总是短暂的,
阿九与无情两人相处的日子不过两三日,
他们便启程回京城了。
或许,回去之后,再没有这般放松相处的机会了,但是他们心中都明白自己的责任和当担。
不再只是阿九和无情,而是公主殿下和大捕头了,
可只要心是在一处的,那便没有什么是需要畏惧的了。
这边厢,
阿九与无情一众人等离开了江南,临行之前,许多的百姓过来送行,直直将他们离去的队伍围得是水泄不通,直直几个时辰才好通行。
就这还是阿九亲自出声的结果,可见百姓是何等的热情了。
有人说百姓是愚昧的,阿九之前百般想法子治水赈灾的时候,他们不仅不理解,甚至颇有怨念。可是,那是因为他们的见识有限,无法对阿九所颁布的赈灾有正确的判断。
但是,他们也知道什么是是非对错,更是知道什么是感恩。倘若不是阿九前来赈灾,他们也不知道何时才能重建他们的家园,更不用说还会有多少人死在这场水患之中。
即便是知道阿九身为公主不可能一直留在这里,但是他们只要想到她能多留一刻,他们心中便多一份安心。
这完全是因为他们对阿九的信赖和感恩,是以当阿九出面说话时,即便他们再不情愿,也还是有序的让开了道路。
阿九的车队离开了这座城,可是城里的百姓不会忘记她的到来,更不会忘记她为他们所做的一切。
他们会记得这个美丽的公主,记住她为他们带来的一切美好。
阿九的车队走在了回京的路上,众目睽睽,不仅是为了阿九的名声,更是为了不引起过多的猜测,两人并未待在一处。只有在晚间无人的时候,才会悄悄见面说上两句话,以慰相思之苦。
皇帝在阿九启程离开江南的时候,便已经得到了消息。阿九江南赈灾之行,路上一切发生的事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他对自己的这个女儿总算是放下心了,她没有叫他失望。
或许,这副江山的重担可以交付给她!
皇帝的身体每况愈下,他心知自己撑不了许久了,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为他的女儿扫平以后的道路。
诸葛神侯身为皇帝的心腹,他又是阿九的恩师,皇帝的这个想法,他是再支持不过的了。
要知道,诸葛神侯本就有一颗为国为民的心,若非如此,他教导出来的阿九又怎么会这般出色,还一心想要强国富民呢?
不过,想要让阿九一个女子出入朝堂,绝非诸葛神侯一人之力便可行的。
朝堂之上,诸葛神侯算作一方,蔡相算作一方,还有一方谁也不站,却是过分的顽固不化,迂腐得很。
为了叫阿九上朝掌权之事更加的顺畅,皇帝让人把蔡相唤到了自己的书房商谈此事。
蔡相的本事不小,为人也圆滑,处事可谓是面面俱到,皇帝还是很喜欢他的,否则也不会叫他有如今这样的权势。
可是,这样一个人,他有野心,也有自己的私欲,以往有皇帝压着他,他还是个兢兢业业的好臣子。倘若,皇帝不在了,下一任帝王拿捏不住这个宰相,很有可能会使一个精明能干的得力臣子变成祸国殃民的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