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50章
让汝这族侄出任文学掾如何?”

    可张昭却摇头否定道,“不可。文瑞不善舞文弄墨。”

    孙策没料到张昭会如此对答,不由奇道,“那他可擅长行军布阵。”

    张昭依旧板着张脸摇头道,“不擅长。”

    既不善舞文弄墨?也不善行军布阵?有些闹不清张昭路数的孙策,只得干脆回头直接向张谨问道,“那张郎君擅长何物?”

    被张昭评价为文不成武不就的张谨,这会儿倒是颇为淡定。只见他拱手答道,“品茶,对弈,游学。”

    “品茶?对弈?”对这些花架子不感兴趣的孙策随口问道,“尔都曾游学过何处?”

    张谨躬身答道,“回吴侯,谨曾游学豫、徐、青三州。”

    “青州?”不觉眼前一亮的孙策脱口问道,“可曾去过东莱?”

    张谨点头,“去过。”

    耳听张谨曾在东莱游学过,就连一直没有发话的周瑜也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了感兴趣的表情。至于孙策更是迫不及待地追问道,“可曾见过蔡安贞?”

    “见过。”张谨说这话时,不自觉地带上了一丝得意之色。不过孙策与周瑜都没有介意此事。.

    这不,张谨的话音刚落,孙策便迫不及待地翻身下马一把拉住他问道,“张郎在东莱有何见闻?快同孤说说。”

    孙策的热情可算是把张谨吓了一跳。倒是一旁的周瑜下马笑着向他解释道,“伯符性子急,张郎莫见怪。”

    既然是要谈游学经历,自然不可能一两句话就说清楚。因此周瑜当即差人在就近的一棵榕树下铺上毡毯,四人就此席地而坐倾听张谨讲述他在东莱的所见所闻。早有准备的张谨清了清嗓子欣然讲述道,“建安初年谨随家师公河公受邀前往东莱避难。家师在黄县受聘为讲武堂博士,一面教授算学,一面编纂《算经》。谨也就此在东莱一住就是三年,直至前年才离开东莱前往青、徐二州游学。”

    汉朝的“博士”并不是一个学位,而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不过相比徐岳在讲武堂出任博士一事,孙策更在意的是张谨游学的地区。只听他饶有兴致地向后者探问道,“哦?北地大战不断,张郎还能在青、徐二州游学?”

    “早些年青、徐二州确实战火连天。不过自打吕布伏诛之后,青、徐二州已罢战多年。此番齐侯收复北青州,亦是兵不血刃,未起战戈。谨在此二州游学一年未曾遇争战。”张谨不以为然地摆了摆手。

    孙策与周瑜耳听青、徐二州如此太平,不禁暗自交换了一下眼神。话说若非袁绍称帝让曹操和蔡吉占了天下大义,孙策早就想趁他二人与袁绍争战之际北上偷袭徐州。事实上,在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中,孙策也确实是这么做的。而此刻在得知青、徐二州境内民心稳定之后,孙策在庆幸没有被冲昏头脑的同时,也对这两州有了新的认识。

    而周瑜则进一步追问道,“如此说来,青、徐二州岂不已成太平之世?”

    “太平之世倒不还不至于。依谨所察险山恶水间依旧有匪徒出没。”张谨如实说道,“不过此二州百姓安居乐业倒是真事。特别是齐侯在其治下实行‘二五减赋’之策,颇得百姓拥护。”

    “何为二五减赋?”孙策好奇地问道。

    张谨解释说,“齐侯为休养生息,下令其治下屯户皆减赋二五成。减赋后,不论何种租佃形式,何种租额税赋,皆最少不得超过收成的三成,最大不得超过收成的四五成。”

    “汝是说蔡安贞在大战之际,还为屯户减赋二五成”孙策一脸诧异地惊呼道,“她就不怕军粮不济”

    其实也难怪孙策会如此惊愕。这个时代诸侯们的军粮除了收税与掠夺之外,绝大多数还是得靠军屯来维持。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所谓的屯户就是诸侯的农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凤穿残汉简介 >凤穿残汉目录 > 第5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