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52章
汉积弱至今,天下大乱。民不聊生。蔡氏却能在五六年间。一扫弊病,令青、徐两州恢复民生。此番若能习得齐法归吴。权便不妄此行矣。”

    “公子言之有理。青、徐、扬三州皆邻海而居,辖有盐粮之利。齐法既能令青、徐两州回复声息,定然也可在吴地适用。一但江东享有海盐之利,又何惧曹操威胁。”鲁肃颔首附和。

    出身江淮士族的鲁肃同许多南方士人一样,心中始终都有一个“鼎峙说”的情节存在,即联合扬、荆、益三州之力对抗整个中原。深究起来主要还是因为这些地区在战国时代隶属楚国,与中原诸国在文化上存有一定的隔劾。故而当初才会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一说”。如今汉室势微,眼看中央集权郡县制已无法维持,也就难怪南方的士人会鼓吹起以分封制为基础的鼎峙说了。

    而在诸多鼎峙说的变异版本中最合乎鲁肃脾胃的莫过于周瑜的二分天下。在鲁肃眼中曹操就像是当初挟持楚王的项羽。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实力尚弱的孙氏应将统一长江以北作为首要目标,并在鼎足江东,西伐荆之余,静观中原之变。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孙氏要能经略好江东这块根基。所以鲁肃十分欣赏孙权这种敢于正视对手所长,又肯虚心求学的作风。

    不过相比在酒肆中侃侃而谈的孙权与鲁肃,一旁的负责他们安全的吴将凌操却始终保持着警惕。此人乃吴郡豪侠,在孙策锋起淮南时举兵相投,常登先冠于军中,履行先锋之务,因此深受孙策气重。历史上的凌操本该在孙权征黄祖之战中被锦帆贼甘宁射杀。不过由于蔡吉的乱入,孙策没死于暗杀,黄祖提前被灭。凌操不仅好好地活着同甘宁成了同僚,这次还被派来保护孙权周全。当然凌操身手再好也不想在他人的地盘上横生事端。毕竟蔡吉是曹操的准儿媳,双方又是盟友。所以当听到鲁肃说“何惧曹操威胁”之时,凌操赶紧向鲁肃小声提醒道,“子敬先生,此地人多嘴杂,小心暴露身份!”

    鲁肃却不以为然地举杯笑道,“人多嘴杂又如何?暴露身份又如何?”

    孙权听出鲁肃似乎话外有话,便探身问道,“子敬的意思是?”

    “公子要学齐法,不入虎穴又焉得虎子?”鲁肃悠然品了口酒道。

    “子敬是要权拜会蔡安贞?”孙权略带迟疑地想了想后,连连摇头道,“怕是权就算见了蔡安贞本人,对方也不见得会如实相告。”

    鲁肃听罢孙权所言,搁下耳杯笑道,“公子有心探究齐法,眼前便有捷径,又何须拜见齐侯。”

    “哦,是何捷径?”孙权急问道。

    鲁肃沾着水酒在案上写了六个字,“讲武堂,尊经阁……小剧场时间:

    权仔:子敬,齐侯不教伦家肿么办?

    鲁肃:公子可走捷径。

    权仔:讨厌伦家不素随便滴银啦

    鲁肃:|||()RQ

    第二十二节

    讲武学院

    第二十二节讲武学院

    由于近期一直在工地工作,没啥时间码字,.另外,柳丁想找一位书友帮忙做书评区的管理员。不知道哪位书友肯帮忙……孙权原以为鲁肃会建议他去齐侯府中做门客,不由不解地问道,“讲武堂?尊经阁?为何是此二处?”

    “公子有所不知,讲武堂乃齐侯蓄士之所,现已收纳各地求学士子八百余人。公子若想了解齐法,讲武堂便是最好的去处。”鲁肃拈须笑道。

    “八百余人!”孙权咂了咂舌道,“而今怕是太学也无此规模。”

    “天下大乱,汉室势微,官学早已荒废多年,又何来太学一说。”鲁肃苦笑着摇了摇头,继而又以羡慕地口吻长叹一声道,“讲武堂才是徐、青、冀、幽四州之太学。”

    其实相比当年东汉太学最高峰时三万人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凤穿残汉简介 >凤穿残汉目录 > 第5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