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57章
然相比直接招纳蛮族归附抽人头税,互市初期投入大,显效慢。不过蔡吉既没有“化洽天下”的虚荣心,也不在乎蛮族的那点人头税,更舍得投资。因为她追求的是控制。对草原各部命脉的控制。

    果然,耳听蔡吉要在幽州实施盐铁专卖,阎柔的神色顿时为之一变。且不论铁器,光是一项食盐专卖,就已捉住了塞外各部的痛脚。更何况这些年塞外气候一年冷过一年,草场一年旱过一年,不少部族都在盘算着是否要在边关闹一场,好引来官府招安。可这年月虽没有"要当官,杀人放火受招安"的顺口溜,但塞外各部都深谙此道。不过阎柔却瞧得出眼前的这位女诸侯和她帐下的家臣都是吃软不吃硬的人物,胆敢兵犯边关的部族非但不会受招安,怕是连明年的麦饭都吃不上。不过若是能借助互市向塞外各部贩卖物资,倒也不失为一条发财之路。

    于是阎柔再次放底了姿态向蔡吉躬身询问道,"多谢齐侯恩赐,不知保塞胡盐铁供给可与塞内胡有别?"

    "内外当然会有别。盐铁、粮草、布绢供给皆先内后外。"蔡吉故意拉长了音,待见阎柔眼中闪过一丝焦虑,她又话锋一转说道,"阎校尉乃汉家苗裔。非蛮夷可比。校尉若有意戌边塞外,孤亦会鼎力支持贵部。"

    有了蔡吉这声许诺,阎柔哪还有所犹豫,当即一个抱拳高声说道,"柔愿为齐侯戌边塞外。"

    蔡吉听罢阎柔所言,脸上露出了会心一笑。没错,蔡吉从一开始就不打算让阎柔率部内迁。在她看来幽州的塞内胡人口比例已经够高了,最好还能迁出一批。当然蔡吉这也仅是想想而已。将内迁各部强行驱逐出塞内势必会引发大规模暴动,实在得不偿失。蔡吉现在所能做的就是止损,即停止大规模内迁异族,同时在政策上鼓励幽州汉民生育。不过这并不代表蔡吉就不看好阎柔。否则她也不会当众许诺支持阎柔部。事实上,蔡吉是想将阎柔部打造成一支标杆,一支土司制的标杆。

    话说土司制脱胎于汉唐的“羁縻制度”,是元、明、清三朝中央与地方各民族统治阶级互相联合、斗争的一种妥协形式。在土司统治下,土地和人民都归土司世袭所有,土司各自形成一个个势力范围,造成分裂割据状态,以便于中原王朝制衡掌控。同时土司制亦将原本尖锐的官民矛盾,由官府转嫁到了土司身上。

    然则对于中原王朝来说"土司制"仅是一个过渡。其正真的目标在于"改土归流",即改"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为由中央委派官僚的流官制。每当有的土官绝嗣,后继无人,或宗族争袭,就派流官接任;土官之间互相仇杀,被平定后,即派流官接任;有的土官犯罪。或反王朝被镇压后,以罪革职,改由流官充任”,有的在土民向封建王朝申请“改土归流”时,王朝以所谓从民之意,革除土官世袭,改为流官。总之,中原王朝一有机会。便会抓紧改土归流。

    不过历史上,土司制与改土归流主要是在西南地区以及青藏等地实施。且从土司制进化到改土归流更是需要耗费数代人的心血方能有所成就。其最终效果至少蔡吉有生之年是看不到了。但她并不会因此而放弃尝试,毕竟要在一朝一代之内一劳永逸地解决长期形成的复杂的民族问题是不可能的。

    有人或许会问蔡吉这个穿越者能看到的问题,想到的妙招,难道同时空的英杰们就看不到,想不到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蔡吉能看到的问题曹操也能看到,蔡吉能想到的解决之道这个时代的才俊也能想到。从已经着手实施的科举制、均田制到正在筹划的互市和土司制,蔡吉提出的每一项未来制度,在这个时代都能找到相应的原始版本。而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别就在于经验的积累。

    再好的理念如果没有经过实践考验都只是纸上谈兵而已。特别涉及到政治经济的制度革新牵连广泛,从理念萌生到最终成熟往往经历几十年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凤穿残汉简介 >凤穿残汉目录 > 第5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