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59章
“子嗣。”麴演不假思索道。

    “还有呢?”蔡吉不置可否地继续问道。

    “还有?!”

    麴演挠着脑袋想了半天想不出个所以然来。一旁的曹丕见状,当即替其作答道,“还有礼。”

    蔡吉回头看了一眼曹丕。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礼”对华夏来说,不仅仅是流于表面的礼仪,更是用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的标准。在蔡吉看来,如果说“道”是华夏文明的根,那“礼”便是华夏文明枝干。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华夏历代的社会结构皆由“礼”衍生而出。所以曹丕的答案虽不算准确却也差不离。华夏一族在后世最引以为傲的特性便是延续数千年无断代的文明。而承载文明的载体正是无数浩瀚如星的典籍。历史上蔡文姬替曹操默写了四百篇典籍,且文无遗误。光是这一点就足以令蔡吉将其奉为国宝。

    想到这里蔡吉不由清了清嗓子朗声说道,“传承子嗣者,血统也,传承德礼者,典籍也。昔年始皇帝焚书坑儒,幸得秦博士伏生于壁中藏《尚书》,吾等今日方可一睹上古之书。而蔡昭姬便是当世伏生。”

    听罢蔡吉一番解释麴演依旧一副似懂非懂的模样。而站在他身旁的曹丕与孙权则不约而同地低头陷入了沉思之中。特别是孙权本就对蔡吉立尊经阁颇感兴趣。如今更是对蔡吉的所作所为又有了一番更深的理解。不过就众人各怀心事之时,忽见一员小校疾驰来报道,“禀主上,蔡夫人车驾已过一里亭。”

    蔡吉等人闻声抬头,果见远方冒出了一串蠕动的黑点。于是众人当即收敛起了心中的思绪,一个个打起精神,或是兴奋,或是好奇地等待一睹蔡昭姬的真容。

    另一头蔡琰显然没料到蔡吉会亲自出城迎接她这个未亡人。在得知守在城门口的年轻女子正是令匈奴人都胆颤的齐侯之后。蔡琰赶紧下车向蔡吉恭恭敬敬地俯身叩拜道,“昭姬叩见齐侯。”

    “夫人不必多礼。”蔡吉信步上前亲手扶起了蔡琰。待见对方不过二十六七岁的年纪,虽身着胡服,却依旧气质高雅、温婉如玉

    。再联想到蔡文姬在历史上所经历的种种不幸,蔡吉便忍不住拉住蔡琰的手唏嘘道,“夫人这些年受苦也。不知夫人可还有亲人?孤可派人护送夫人还乡。”

    耳听“还乡”一词蔡琰不由双眼微微一红。茫然摇头道,“妾身已无处栖身。”

    蔡吉早料到蔡琰会如此回答,却并没有急着提尊经阁一事,而是柔声向蔡琰劝慰道,“夫人若不嫌弃可前往东莱龙口暂住。”

    蔡琰没想到被王翰那等蛮夷称之为王的女诸侯,竟会是如此温柔的一个女子,原本惴惴不安的心绪顿时就安定了下来。但见她欠身回应道,“一切单凭齐侯做主。”

    眼见蔡琰答应在龙口住下,蔡吉欣喜之余,当即拉着蔡琰走上马车,在一干文武的簇拥之下浩浩荡荡地打道回府。由于蔡琰在胡地受苦多年,加之旅途劳顿,蔡吉当天并没有设宴叨扰于她。而是将作为匈奴使者的王翰招到府中单独谈话。

    对于王翰花费美姬、黄金、白玉赎回蔡琰的壮举,蔡吉在平城亦是早有耳闻。所以一见王翰,蔡吉便向其拱手致谢道,“此番多亏王郎君仗义相助,蔡夫人方能脱险归汉。”

    “使不得,万万使不得。”王翰见状赶紧推脱道,“能为齐侯效劳,乃小人之荣幸。小人又岂敢受齐侯大礼。”

    蔡吉却直起身严肃地说道,“公是公,私是似,不可混淆。”

    “齐侯太过见外也。”王翰尴尬地讪讪笑道。

    蔡吉却像是直接揭过了蔡琰归汉一事,话锋一转便向王翰开门见山地问道,“王郎君此番以匈奴使节之身入城,不知贵主有何见教?”

    王翰见蔡吉此刻将他当做匈奴使节来问话,便借势作答道,“吾家单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凤穿残汉简介 >凤穿残汉目录 > 第5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