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63章
小国,大体以扶余王城即后世的长春为中心,疆域涵盖辽东到朝鲜半岛以北的广袤地区。扶余一名最早出现在《逸周书》,名凫庾,据说是九夷之一。扶余人的习俗也较北方其他异族更接近于中原的汉人。例如扶余人崇尚玉器,扶余王以玉匣为棺。此外扶余和中原一样丧居之时,无论男女皆穿素色的布衣,去配饰。死者则需殡在屋内三年,择吉日而葬。父母及丈夫过世时,需服丧三年,兄弟三月。下葬时要将死者生前的服玩车马一同陪葬,最后积石为封,种植松柏。所以在蔡吉看来扶余人可能真是古时从中原迁徙到辽东的炎帝后裔,只因长期与本地的渔猎民族混居才逐渐胡化了。

    想到这里蔡吉便朝唐蓥颔首示意道,“宣。”

    唐蓥得令后不多时就将自称为扶余使节的五个男子带到了观刑台前。但见为首之人年约三十,身穿白底锦绣金银朝袍,头著如弁折风,腰配玲珑玉饰,一见蔡吉便用熟练的汉语躬身行礼道,“扶余大加麻余见过大将军。”

    蔡吉虽在官渡之战后被天子封为大将军,但考虑到之前连续几任大将军皆没有善终,故而极少有人称蔡吉为“大将军”。此刻眼见身处关外边地的扶余使节竟还知道自己有这么一个封号,再联想到现任的扶余王尉仇台曾先后在建光元年、永和元年、延熹四年、永康元年、熹平三年,多次遣使朝贡,并出兵配合汉军征讨高句丽、马韩与秽貊。想来扶余王与中原的联系可能远比自己想象中的要紧密。于是蔡吉不禁再次打量了一番面前的使者,继而饶有兴趣地开口问道,“扶余王派卿来此可是替公孙氏宣战乎?”

    蔡吉的这声质问可谓是字字诛心,但自称为麻余的使节却并没有因此而被吓道,就见他直起身子义正词严地向蔡吉拱手道,“公孙康听信奸佞之言起兵谋反,已被吾王诛杀,还请大将军过目。”

    麻余的话音刚落,站在他身后的另一个副使训练有素地将手中的匣子当众揭了开来。

    望着那匣中之物,蔡吉的眼皮不由自主地跳了一下,心想,“又是一枚首级!”

    〖

    第九十七节

    两辽定局

    匣内的首级双目圆睁,牙关紧咬,扭曲的遗容上写满了愤慨与不甘,粗看之下倒也像是公孙康。不过由于蔡吉仅在望楼上远远见过公孙康几次,加之先前又曾被郭图摆过一道,因此无论是蔡吉还是田畴等幽州本地人士一时间都无法确定首级的真实身份。于是未免再次摆乌龙,不敢大意的蔡吉当即便命人招来公孙军俘虏认尸。毕竟被齐军扣下的俘虏都是公孙军中将校一级的人物,就算不与公孙康特别相熟至少也不会认错自家少主。

    不多时几个神情颓废的男子便被带到了观刑台前。然而当他们看清匣中首级的面目之后,所有人的神情都在瞬间为之一变。就见先前曾质疑过蔡吉的虬髯男子扑通一声就跪在首级前厉声疾呼,“少主!”其余诸人亦是跟着一同捶胸顿足嚎哭不已。

    见此情形蔡吉回头与田畴等人交换了一下眼神,心中也不再有所怀疑,转而唏嘘一叹,“咳~公孙氏父子乃一方豪杰,若非听信谗言,又岂会落得今日众叛亲离田地。”

    底下的俘虏听蔡吉这么一说,一个个将愤怒的视线投向了一旁的扶余使节,显然现场唯一能与公孙家扯得上姻亲关系的只有眼前的这群扶余人。但见那虬髯汉子豁然起身指着扶余使节破口大骂,“狗辈!吾家主公与扶余王结有姻亲之盟!尔等竟取吾家少主首级邀功!”

    面对虬髯汉子的质问以及周遭公孙部部众愤怒得近乎要杀人的目光,一干扶余人纷纷心虚地低下了头,唯有主使麻余面不改色地反驳道,“公孙康于席间欲行刺吾王,吾等将其诛杀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公孙康刺杀扶余王?好一番令人熟悉的说辞。蔡吉记得依原有历史的记载。公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凤穿残汉简介 >凤穿残汉目录 > 第6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