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67章
。倘若经过此番变故曹氏任能保有天子,那最后的结果不是曹氏篡汉自立,便是汉室清算曹氏。在这场不死不休的争斗之中,任何站错队的家族都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由此可见曹昂的抉择固然是牵动着曹操的生死,此刻司马朗的站队更是关系着司马一家老小的存亡。所以饶是司马懿本不想趟这趟浑水,此刻也不得不打起精神向司马朗探起底来,“兄长有何打算?”

    司马朗这会儿也是矛盾之极。一方面他和荀彧一样舍不得让出天子这杆大旗,另一方面他又担不起对曹操“见死不救”的罪名。于是在低头纠结了一番之后,司马朗最终还是决定向面前天资聪颖的二弟讨教一二,“仲达以为为兄当如何进谏?”

    如何进谏这是摆在所有曹营臣子面前的一大难题。然而此时的司马懿却并没有同司马朗长篇大论,而是抬起头轻轻地吐出了两个字,“不谏。”()

    第一百二十六节

    众望所归

    司马懿的一句“不谏”无疑道出了宦海权谋的精髓所在。须知臣下向君主进谏往往存有多种目的,有时是为了替君主出谋划策,有时是为了展现自己的才华,还有的时候仅仅只是为了向君主表态。所以只晓得一味进谏的臣下充其量也就是个卓越的谋士。唯有会揣摩君主心思,能审时度势,懂得不谏之妙的人方能从众多俊杰之中脱颖而出达到位极人臣的高度。

    以目前的局势而言,曹昂从一开始就存了以天子换曹操之心,如今蔡吉又抛出“分封诸侯,以藩屏汉”的倡议来给曹大公子当台阶下,司马懿相信用不了多久曹昂及其背后的谯沛武人便会配合蔡吉上演一出迁都分封的好戏。毕竟以曹氏、夏侯氏两家为首的谯沛武人效忠的主公是曹操而非汉天子。分封诸侯不仅能满足谯沛武人鸡犬升天的心愿,同时也免除了日后遭汉室清算的威胁。要知道汉室固然是害怕曹操效仿王莽谋朝篡位。支持曹操的谯沛武人又何尝会忘记昔年河东霍氏的下场。

    不过就算明知出让天子已成定局,出言阻挠只会得罪曹家父子及谯沛武人从而陷司马家于死地,却并不代表他兄弟二人就可以公开表态支持曹昂。因为此刻持反对意见的荀彧代表着曹操帐下的另一大派系汝颍世家。

    话说谯沛一系虽然是曹操最为信得过的嫡系,但是受出身和教育的限制,谯沛一系多为武将,缺少能运筹帷幄的文人谋士。荀彧的及时出现为曹操带来了汝颍世家的支持,而他之后提出的“奉天子入许”之策更是令曹军从一支由乡党组成的豪强部曲一跃成为了堂堂的大汉王师。曹操也就此将曹营的后勤与内政全权托付给了以荀彧为首的汝颍世家。

    来自河内的司马家即不是曹操的乡党。也不及汝颍世家根基深厚。值此两大派系对阵的敏感时刻,弱小的司马家当然是少插嘴为妙。所以司马懿所谓的“不谏”并不是保持中立的意思,而是要司马朗以实际行动来支持曹昂。如此一来既不留话柄,也向曹氏一族表了忠心。

    司马朗做为“司马八达”之首亦非等闲之辈,此刻不用司马懿多加解释,他便已然从“不谏”二字中回过了味来,进而汗颜道。“非仲达提醒。为兄酿祸也。”

    “兄长毋须自责,关心则乱尔。”司马懿微笑着安慰司马朗道。眼前的兄长是司马懿自幼效仿的榜样。荀令君的气度与风姿更是他自惭形秽。所以司马懿自信以司马朗智慧不可能分析不清现下局势,以荀彧的城府也不可能瞧不出事到如今他的反对已无济于事。可这两位令司马懿为之心怡的人物。却恰恰都在最为关键的时刻被“关心”二字一叶障目,作出了极不理智的反应。

    归根到底人心一旦有了牵绊就无法超脱,无法超脱就无法冷静,无法保持冷静也就难免会丧失理智。而今看来司马朗在辅佐曹氏的过程中已然心生牵绊。至于荀彧更是深陷曹操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凤穿残汉简介 >凤穿残汉目录 > 第6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