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皱眉道,“就怕孤休养生息之际,蔡吉趁势举兵来犯。”
“主公勿忧。”荀彧摆了摆手道,“蔡吉以女身争天下,最是爱惜名声。只需曹蔡姻亲之盟尚存,便可暂保边境无忧。”
耳听荀彧提起蔡吉与曹丕之间的婚事,曹操的脸上由不得浮起了一丝无奈的苦笑,“文若有所不知,子桓年幼不得蔡吉青睐,二人至今尚未大婚。若孤料想不差,此番蔡吉必借分封之机趁势退婚。”
“曹蔡联姻乃天子钦点,岂可说退便退。至于大婚之事……”荀彧说到这里故意拖了个长音,捻须笑道,“只需天子一道圣旨便可引刃而解。”
曹操却是不以为然地摇起了头,“刘协小儿恶孤已久,恨不得孤与蔡吉鹬蚌相争,好令其渔翁得利。试问其又怎会替孤催促蔡吉与子桓完婚。”
“主公此言差矣。当今天子生性多疑,志大才疏,其恨主公之余,亦容不得蔡氏做大。”荀彧一针见血地分析道。
曹操听罢荀彧所言,立马两眼放光追问道,“文若能说服刘协乎?”
“而今天子视彧如若仇寇,又岂会听余之言。”荀彧如拨浪鼓般摇起了头。然而就在曹操失望之际,又听荀彧跟着补充了一句道,“然有一人可作主公说客。”
被吊起胃口的曹操一把抓住荀彧的袖子追问道,“是何人?”
“孔文举。”荀彧缓缓吐出了一个令曹操意想不到的名字。
“孔融?”曹操先是一怔,旋即哭笑不得道,“文若说笑也。孔少府怎会替孤做说客。”
曹操之所以有如此反应,除了孔融是帝党之外,也与那位孔老先生屡屡戏弄曹操有关。话说孔融不满曹操奸雄诡诈,在许都时时常在言语上侮慢曹操。像是当年曹操攻下邺城纳袁熙之妻甄氏为妾,孔融便在与曹操的书信中戏称“周公纳妲己”。曹操一开始没反应过来,以为自己才疏学浅忽略了某个“典故”,便回信向孔融讨教出处。孔融直接回了句,“以今度之,想当然耳。”回过神来的曹操勃然大怒,却又对这位名满天下的当世鸿儒无可奈何。所以这会儿的曹操完全能想象得到自己去求孔融出面会换来怎样一番羞辱。
不过荀彧此刻既然起而攻之的对象。而对付这些势力蔡吉除了紧握枪杆子之外,更需要占据道德制高点,所以尊汉这面大旗同样不能倒。
其实也莫怪蔡吉不带个人感情地算计自个儿的终身大事。实在是历来女子做大事,九苦一分甜。没有一股子冷酷、严格、拼命三郎的狠劲根本无法从男权主导的权利体系中脱颖而出。
只是蔡吉本人不在乎自己的婚姻大事,不代表其他人就能看得下去。这不,眼见刘协当众催婚,孙策便替蔡吉出言鸣不平道,“陛下明鉴,曹家公子太过年幼,齐侯双十妙龄如何与黄口小儿成婚?”
曹操见孙策半道杀出来搅局,不由脸色一沉冷笑道,“孤家子桓已过志学之年。如何不能成婚?亦或说吴侯有心替齐侯保媒乎?”
孙策只是觉得蔡吉出手将刘协救出虎口,刘协却反逼蔡吉这样一个妙龄少女嫁给一个十来岁的娃娃,如此行径着实不够厚道。但真要说替蔡吉保媒,这位江东小霸王可就敬谢不敏了。至少孙策在与其弟孙权交流过后便彻底打消了同蔡吉结亲的念头。所以此时且听他以不屑地反讽曹操道,“策不及曹公子嗣众多,岂敢夺人之美。”
曹操见孙策暗讽其送子为质,脸上顿时红一阵黑一阵地眼瞅着就要作。一旁的孔融见状生怕曹操与孙策当场翻脸毁了今夜的宴席,于是赶紧出面扯开话题转而以关切的口吻向蔡吉探问道,“齐侯可是嫌曹二公子年幼?”
无视周遭神色各异的君臣,蔡吉低垂着眼帘摇头道。“非也。只因天下未定,无暇谈婚论嫁。”
蔡吉此话一出在场众人皆为之动容。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