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92章
般枉刻大臣,必要御前辩个清楚明白!”

    其他官员们也纷纷鼓噪起来,都嚷着要面圣。

    甚至有个心直口快的,直接叫道:“圣人云:‘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皇上如此行径,分明是‘罔臣’,我等不服!”

    沈柒使了个眼色。押着那名官员的锦衣卫顿时受意,将刀柄往对方嘴里狠狠一撞,直砸得满口流血,吐出了好几颗断牙,捂嘴弯腰、哗哗流泪。

    “下官没扒了诸位大人的官服,没上手铐脚镣,也没用布条勒嘴,是想给你们保留一点颜面。若是再聒噪,可就休怪沈某人折辱斯文了。”沈柒阴恻恻地说道。

    衣冠不整、镣铐加身,从午门押解到北镇抚司,一路多少人看着,跟罪犯游街有什么区别?到时别说斯文扫地了,脸皮都要丢光!

    官员们愤然又无奈地闭了嘴,心里盘计着也许皇帝只是想用锦衣卫震慑一下他们,总不能一下子刑囚近百名官员吧?

    毕竟景隆帝在位十七年来,一直以宽仁平和、善待臣子著称。

    ——结果事实证明,他们想错了。

    皇帝这次仿佛完全变了个人,从明君一夕之间变成了暴君,对他们也只有一句交代:“非朕一意孤行,乃尔自投罗网!”

    这九十七位联名极谏易储的官员,四品以下的七十九人全部下狱拷讯,逼迫他们供认“攻诋太子、挟君犯上”的罪名,凡有不认罪者,均由锦衣卫拖至庭下,当众施以廷杖。立毙者不下十人。

    其余四品以上的官员,包括两名内阁辅臣,全部解职停俸,在家待罪。

    晴天霹雳似的处罚力度与速度,把整个朝堂都震住了。

    不仅这些官员们的故旧、门生、亲友于心不忍,不少人上疏奏请皇帝开恩。

    就连支持太子的“正统派”也生出了兔死狐悲之心,认为不宜如此大面积地处罚官员。

    景隆帝却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硬,杀伐决断,不容任何质疑,直接下了一道旨意:

    凡为这九十七人求情申救者,一律视作同党,押入诏狱,与被求情人关在同一间牢房。

    圣旨一下,八九成的求情者闭了嘴。毕竟哪怕是亲朋好友,也不比自己的前途性命重要。

    至于还有一些极为顽固、宁死也要“坚守节操大义”的申救官员,连诏狱都没得下,直接被褫夺了官职。

    “杜门请辞”本是臣子们威胁皇帝最有用的一招——大家都辞官,没人干活啦,看朝廷如何运转,你皇帝还不得乖乖服软,把我们都留下来?

    谁知景隆帝也早有筹谋,这边罢免令一下,那边补任官员就提了上来,原来早已暗中定下后备官员的人选,一天也没耽误政事。

    无论哪朝哪代,不想当官的罕见,想当官的还少了?

    那些只是想以集体请辞作为威胁的官员,抱着罢免令傻了眼。

    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可已经到了这份上,还能厚着脸皮说“不辞了不辞了,微臣还想继续干”吗?就算不要脸地求了,皇帝能答应?

    打落牙齿和血吞,至少还能保住“铮臣”的名声,要是反悔再去求官,可就里子面子全没了!绝望无奈之下,他们也只得交还了官印和官袍,灰溜溜地离开京城。

    这一番处置,前后历时不过三天。是本朝除“抬庙号”事件之外,朝堂上最大的一场风云变幻。

    但与前事不同的是,这次景隆帝没有依靠太后、老臣或是其他什么外在力量,仅仅是以他一个人的筹划与打磨锋利的“爪牙”,在很多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闪电出击、雷霆万钧,拿下了压倒性胜利。

    被圈禁在家的焦阳与王千禾,第一天就心慌意乱地叫人给太后偷偷递了消息。

    太后闻讯后,大为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再世权臣简介 >再世权臣目录 > 第9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