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有时候是吃饭时,有时候是上?课时,有时候甚至蹲下系鞋带都会?突然放空。
最严重的时候她产生?幻觉,以为自己已经去世了。
那段时间她经常独自一人?趴在房间的小书桌上?,在本子上?刷刷地写“死亡”两个字。
也许她不是真的渴望,只是太思念自己的亲人?了。
直到某一天傍晚,她放学回家,小小的实木书桌上?赫然放置着一本书。
是一本葬礼观察手记。
其中内容像是笔者?在描述世界各地不同地区的殡葬风俗,又?像是生?命哲学,在教会?人?直面?死亡。
她不知道这本书是谁给的,但想来应该是贺珩。
因为当时整个老?宅,只有贺珩跟她说话?。
她也没有问过,只是默默读完了这本书,以她当时的年纪,虽然不能完全读懂,但大致也没有障碍。
甚至还帮助她熟悉了简体字,更快地融入此后在京北的学习。
在香山澳的时候她没读过课本和?绘本之外的书,是从那时候开始,才?觉得?看?书也不错。
后来她自己去寻找类似的书籍。
《纯真挽歌》《当呼吸化为空气》《我离开之后》《天蓝色的彼岸》等等。*
可能是看?多了,也或许是时间久了逐渐接受了命运的现实,慢慢就走出?来了,也不再纠结于生?死,开始对其他类型的书产生?兴趣。
历史、游记、,她什么都看?。
看?多了就产生?了交流的需求,身边又?没有朋友,她就在一个读书分享论坛上?找到了一位名叫Rodolphus的笔友。
中文翻译是罗道夫斯。
施婳也给自己取了个英文名,Beverly,贝芙丽。
就这样两人?开始通信。
大部分时候都是在聊心得?,不过渐渐也开始会?掺杂一些生?活内容。
譬如施婳有时会?写到:“亲爱的罗道夫斯,最近要?期末考试了,所以我没什么时间看?新书,打?算寒假再看?,也祝你考试顺利。”
又?譬如十二岁那年,她很开心地分享:“罗道夫斯,我终于考上?理想的初中了,好开心,也祝你心想事成。”
她始终不晓得?对方的年纪、学校、家庭、甚至连性别都有些模糊。
虽然罗道夫斯这个名字大概率属于男生?,但当时论坛上?这类型的笔名很常见,也有很多女孩子会?使用男性或中性的马甲。
持续通信了三年左右,罗道夫斯最后一次来信,告知她自己学业繁重,今后不能再与她通信了,祝她身体健康,学业顺利。
贝芙丽虽然有些失落,但也表示祝福。
一直以来,她能感觉到罗道夫斯很忙,也从字里行间的交流中感知到他她是一个非常睿智而博学的人?,现实生?活中应该有很多事需要?他她投入。
此后就断了通讯,再没联络。
她上?了初中后课业也逐渐繁重,加上?贺爷爷怕他们沉迷网络,严格限制上?网的时间,她便也没再寻找新的笔友了。
这段经历对她来说很特殊,也很珍贵。
她一直都很喜欢自己幼时的那位笔友,虽然恐怕今生?都无缘谋面?。
但正因为那段时间有关的交流,让她渐渐豁然,发觉人?生?或许只是一种体验,即便她没有了亲人?,为了活着本身也应该好好活着,还要?想方设法让自己活得?快乐一些。
生?命本就是一种经历,好比与罗道夫斯的友谊,就像是命运悄无声息给予她的馈赠。
施婳捧着书出?神间,目光措不及防瞥向睡床。
只见昏黄的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