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不理解地看着她。
初挽便向戴维道:“这件应该是民国仿。”
旁边的哈迈听这话,
冷笑一声:“这是在做什么?这是在羞辱人吗,你连东西都没看到,
就说是民国仿?你有什么证据吗?”
戴维却很有兴致地道:“初小姐,
为什么?”
初挽道:“诸位应该知道,康熙豇豆红釉带绿斑的,
那才是豇豆红的精品。”
哈迈:“对,
我这件,虽然是雍正年间的,但也是豆浆红釉,
带绿斑的。”
初挽:“这豇豆红带绿斑,星星点点,
优雅别致,
如同苹果乍红还青时候,
自然是青翠欲滴,
让人心生喜欢,
只是诸位可知道,
为什么会有这绿斑?”
这句话倒是把众人问住了,虽然在场诸位都精通亚洲古董特别是中国瓷器,更知道清朝豇豆红带绿斑的价格格外昂贵,但为什么会有绿斑,确实没研究过。
大家全都看着初挽。
初挽解释道:“其实最初的时候,豇豆红上面没打算烧绿斑,不过可惜,当时技术欠缺,火候不够,釉料中的铜料在烧造过程中氧化,产生了绿色的斑点,从而就成了豇豆红带绿斑,本是技术欠佳之作,但是中国清朝的康熙皇帝见到后,龙颜大悦,反而喜欢得很,这才下令继续烧造。只是这本身就是失败之作,偶然得之,这种烧造技术根本没有娴熟掌握,自然不好烧造出来。帝王下令,景德镇瓷窑一烧再烧,不知道烧废了多少,才得那么一两件豇豆红带绿斑。”
初挽这故事娓娓道来,听得众人心神为之一震。
说到底,众人对这中国瓷器感兴趣,也对中国历史有所了解,大家在鉴别瓷器的过程中,除了了解历史,最主要还是靠着技术手段。
但是这种翔实的历史背景资料,不要说这些外国人,就是中国文物局的都未必知道这么多底细。
初挽继续道:“到了雍正时候,当父亲的劳民伤财,烧废了多少才得那么一两件,那是心头好,但儿子未必有这个爱好。在中国有一个寓言就是滥竽充数,每一代帝王有自己的爱好,上有所好,下才有所投,当儿子的没兴趣,自然就不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