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62章
    而这场上,能让他拿不准的,也许就是这宋代汝窑了。

    这件汝窑,不见开片蟹爪纹,这就已经足够迷了众人眼。

    要知道,世人多把蟹爪纹看做汝窑的特征,但其实明代《格古要论》中就提到,汝窑器,出北地,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土脉滋媚,薄甚亦难得。

    按照这明代《格古要论》来论,这件汝窑反而是汝窑中的罕见精品才是。

    更何况,这件的茶盏器形在传世品中确实不曾出现过,一般人也许并不敢轻易鉴定,于是鉴赏家对这件汝窑的身份便会存在疑虑。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堂堂北宋汝窑起拍价竟然只有六十万迪拉姆的原因了?

    初挽想到这里,心中微动。

    这里面,是不是存在一些信息不对称,自己有没有可能在全球顶尖富豪云集的场次,在众多知名收藏家眼皮底下捡到这个漏?

    难度很大,但也不是没有可能,自己一千多万的存款,或许能以小博大?

    初挽这么想着的时候,视线很不经意地挪开,看向旁边一件明朝青花瓷,口中却道:“你也就逗我吧,你怎么不拍?”

    聂南圭笑了:“我们的君子协议呢,你如果看中了,我不会和你争。”

    初挽:“哦……”

    她和聂南圭现在关系是还不错,但大家还没到面对着顶尖孤品还在那里推让的地步。

    汝窑这种稀缺品,千万也是它,上亿也是它,对着这样巨大的利益,谁还能不上点心呢。

    她再次看了眼那汝窑小盏,笑道:“要听我说实话吗?”

    聂南圭:“洗耳恭听。”

    初挽:“别管这物件是真是假,别管别人认定这物件是真是假,想在这种场次脱颖而出,竞拍到这件孤品,只怕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聂南圭默了片刻,道:“是,在这种场子,其实就是弄个噱头,赚那些顶尖富豪的钱,我们确实犯不着花这个冤枉钱。”

    初挽点头。

    一千多万,想在这个场次捡漏,只怕是难。

    迪拜皇室拍卖会这次大费周章,不但迪拜自己的各路富豪全都到场,世界有名有姓的收藏家也全都在了,对于自己来说,一千万就是全部身家,自然不敢轻易赌这一场。

    但是对于人家来说,一千万就是随便拿出来玩玩的小钱,她想和那些人一较长短,还是不够格。

    她把自己刚才种种念头抛却,再次看了一眼那汝窑小盏,便要迈步离开。

    聂南圭此时显然也存了放弃的心思,便要迈步往前走。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初挽再次看了一眼那小盏,却无意中看到了小盏底部的款。

    这小盏是略侧歇着的,恰好微微露出底款。

    看到底款的那一刻,她的脚挪不动步了。

    底款上,赫然写着“奉华”二字。

    奉华。

    这竟然是一件奉华汝窑。

    如果说汝窑在瓷器中身价高贵,那奉华汝窑便是汝窑中罕见之罕见了。

    宋徽宗赵佶有个极其宠爱的妃子,姓刘,奉华,本是酒家之女,却生得光艳风流,赵佶对这女子宠爱有加,御封为刘妃,还赐了一座宫,叫做奉华宫。

    这位刘贵妃天资颖悟,很会写书画,她自己有两方印章,一大一小,就刻着“奉华”二字,而她所用的瓷器,则全都有“奉华”的底款。

    因为当年宋徽宗对这刘妃宠爱有加,她的日常用瓷自然都是钧窑汝窑上等精品,能带着“奉华”二字的,全都是稀世珍品,更不要说这两个字为瓷器本身增加了许多传奇色彩。

    便是到了后来,大陆台湾两地博物馆里,带有“奉华”二字的汝窑钧窑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八零之珠玉在侧简介 >八零之珠玉在侧目录 > 第162章